第二十六章 共渡难关(2/2)
李继昌面对马知节道
“马通判,益州兵变初期,由於岷江水路未断绝,补给源源不断运入益州城,致使久攻不下,將士们死伤惨重”
“汝等嘉陵江水军基地是否尽力而为?”
“是否有重大紕漏才导致如此?”
他点著夔州路通判李惟简、鈐辖使孙正辞的方向,道
“还有汝等的静江军水师,初期竟然视若无睹”
“是否要承担大部分责任?”
高继勛与马知节同在利州路共事,
宣詔使被射杀是高继勛亲眼所见,而嘉陵江水军是由他统领,
慌忙打圆场道
“某等俱都食朝廷俸禄,大难临头万不可各自飞,要同甘,更要同苦”
“如果这件事不能妥善解决,若是朝廷因为这件事,过问益州城兵变的详情,抽丝剥茧后,某等不要说,无寸功,还有大罪吶”
“而攻克益州城的,是太子殿下”
“汝等的功,在何处?”
高继勛把话语顿了片刻,沉声道
“益州城久攻不克,在座的哪个敢说,无丝毫过错,难不成都是他人懈怠之故?”
这些话问得眾官员不想接腔,
这是什么话,错都是別人的,功劳都是自己的?
即使这样想,也不能讲出来啊,
他们俱都不再言语。
雷有终环顾眾人,眼瞅著他们神色不安、如坐针毡,
明白是点到了他们的软肋,顿时內心大宽,
同时瞧著气氛差不多了,拱手环顾道
“那么某等开始擬定书信,把此事原原本本据实写在书信里,今日急脚递,往汴京送,上奏朝廷,如何?”
马知节拱手道
“想必雷招安使这番做法,也是为某等著想,否则这件事朝廷兴师问罪,某等俱都跑不掉”
雷有终微笑回拱手礼,道
“马通判所言极是”
在座的,俱都是深諳识时务者为俊杰之人,
他们明白,如果今日谈不拢,跳出圈外一个,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任性胡说八道,
那么不一定会攀咬出什么,
倒霉的可能是在座的任何一个,
此事关係重大,只能所有人一起来扛。
而且此事与太子联繫甚密,是太子亲力亲为造成,
等同与他们共患难。
其次,假宣詔使被射杀,是张耆、周怀政、任守忠,证实后的结果,
这三人实力担当,无什么可怕的,
雷有终这般做法,理论上是在保所有人,
眾人互换眼神后,瞬觉有了力量,信心倍增,不再犹豫踌躇,甚至群情激昂,
只是互相鼓励声並无,都一脸端庄肃穆。
把写文书的书令史喊来,在茶马司署的屋子中央摆上一张大圆桌,眾官员起身围了三层,开始研究细节的描写,具体怎样措辞,
好似市井里的赌博场景,只是俱都斯斯文文,
你一言我一语的冷静討论,无吆五喝六的喊叫。
眾人听完知情者讲完此事的大概脉络,纷纷建言献策,
“如何解释太子紧闭內城,禁止任何人进出?”
“益州降兵无视太子宽仁,二次兵变,镇压时,过於血腥,太子嚇到了,所以紧闭內城静修”
“就这么写,用词再斟酌一下”
“对,若是把静修与宣詔使混为一谈,不妥,分开讲,完全合理”
“太子在宫中多年,应该认识此宣詔使,但是为何把张耆喊进內城询问真假,为何不在城墙上问清楚?”
“周怀政与任守忠在內城,想必是要四人在一起確认,才好把握”
“有道理”
“那么写不写太子做噩梦?所以梦醒看到贼人,下令射杀之”
“这样写的话,是不是不妥?”
半晌不讲话的雷有终,脱口而出,语气斩钉截铁
“写上,如实记录,重点写清楚张耆、周怀政、任守忠確认后,太子才下令射杀”
眾人內心瞬適,现在看来,雷有终並不有意偏袒太子,而是真心实意与大家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