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卖炸鸡开始(2/2)
顾峰眨了眨眼睛,用广东话回道:“等下你就知。”
巴剎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一眼看过去,不管是摊贩还是客人,既有华人也有印尼人。
顾峰耳边听到的,除了印尼语以外,则是各种南方的方言,有福建、广府、潮汕、客家、海南话等等。
这就形成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华人和印尼人交流时说印尼话,华人与华人之间如果是同乡就说他们之间的方言,不然的话则是说著闽南话。
他们一路来到卖肉的区域。
这个巴剎的客人是以华人为主,所以这里除了鸡、牛和羊以外,还有好几摊猪肉摊。
因为宗教的原因,价格相对低廉的鸡肉是印尼人主要消费的肉类,因此菜市场里卖鸡肉的摊位也就最多。
而贩卖鸡肉的摊位也別具特色。
只见所有摊位的后面都是一摞摞叠得高高的鸡笼,里面全部都是活蹦乱跳的活鸡。
李秀梅带著顾峰来到一家时常光顾的摊位,这是华人的摊位。
三十多岁的摊主笑呵呵地问道:“阿梅姐,这是你儿子啊?”
李秀梅也是笑著回应:“是。”
摊主称讚道:“你儿子这么斯文,个子还这么高,一看就是將来做大事的料。”
儿子被称讚,做妈的自然高兴,李秀梅的脸上洋溢著喜悦。
閒聊过后,摊主问道:“今天要什么样的鸡?”
顾峰看了眼摊位上几只杀好去毛的鸡。
这几只鸡虽然大小不一,但都是印尼的ayam kampung(土鸡),体型瘦长,除了鸡腿比较厚实以外,其他部位看起来没什么肉。
要做炸鸡,最好是选择白羽鸡,也就是所谓的肉鸡。
於是顾峰问道:“头家(老板),你这有肉鸡吗?”
老板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肉鸡这个词,他愣了一下:“我们这里没有卖肉鸡哦。”
“妈,我们去下一家看看。”
既然没有,顾峰就想著去下一家。
“阿弟別急,你要的肉鸡是什么样的?”
“就是鸡肉比较多,肉比较嫩的。”
“那不就是童子鸡嘛。”老板一听,转身从身后的一个鸡笼里抓出一只正常体型、长著黄褐色羽毛的鸡。
顾峰摇了摇头:“我要的是那种羽毛是白色的。”
“那就没有了。”老板无奈,只能看著顾峰离开。
然而,顾峰把所有卖鸡的摊贩都逛了一遍,摊贩们不仅没有卖白羽鸡,连听都没听过。
这不对啊。
这状况大大出乎了顾峰的意料。
在前世,死党之所以要在印尼卖炸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白羽鸡供应充足,且价格极其低廉。
他陪死党逛过好几个巴剎,不管是以华人为主还是以印尼人为主的巴剎,里面的鸡摊起码有八成是在卖白羽鸡。
可现在这个巴剎里的鸡摊不仅没有卖,摊贩们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又是什么状况。
想卖珍奶,没有植脂末,想卖炸鸡,又没有白羽鸡,难不成自己创业要倒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