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找到正主(2/2)
顾峰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印尼的少数民族,见到这么独特的风俗文化,颇为新奇。
隨后,顾绍华用印尼语和村民们打听过后,又往山区开了十多分钟,这才来到另外一处村落。
一进到村里,就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老者,顾绍华用印尼语问道:“pak,请问这里是巴丹村吗?”
老者打量了下他们一眼,用闽南话回道:“是。”
老者黝黑的皮肤,深邃的皱纹,穿著极其朴实,顾峰还以为他也是卡罗族人,没想到是华人。
“阿伯,你知道阿昌家在哪吗?”
“你找阿昌啊。”老者往前一指:“你进到村里找到一间白色的屋子就是了。”
“阿伯,多谢了。”
谢过老者,他们深入村里。
和顾峰和他平时看到的华人形象相差极大,这里的村民大多都皮肤黝黑,穿著也都很朴实,如果不注意辨认的话,都会以为他们是印尼人。
而村里的房屋也多为木製结构,看起来相当简陋。
而他们要找的阿昌,他的那栋白色的房子是为数不多的砖瓦房。
房屋大门敞开著,两人来到门前往里一看,没能在敞亮且简陋的大厅里看到人。
顾绍华站在门外喊道:“请问有人吗?”
隨著喊声过后,从里屋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华人男子。
顾绍华率先问道:“请问你是阿昌吗?”
全名叫做韩振昌的男子回道:“是我,阿哥你找我有什么事?”
一路奔波,翻山越岭,终於找到正主了。
父子二人同时鬆了一口气。
顾绍华把马铃薯样品拿出来:“请问这种马铃薯是你种的吗?”
“是的。”
韩振昌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自己种的马铃薯,笑著招呼道:“阿哥进来坐著说。”
三人刚一落座。
韩振昌就问道:“阿哥你从哪里来的?”
“我们从兰来的。”
“从兰来到我们这么偏僻的乡下可不容易,这一趟辛苦你们了。”
顾峰心想,自己一大早从家里出发,在起伏蜿蜒的山路上顛簸,一路费了四个多小时,屁股都坐疼了才抵达这里,確实是很辛苦。
同时他还十分好奇,为什么这些华人会跑到这样偏僻的山里生活。
韩振昌看著顾绍华手中的马铃薯,接著问道:“阿哥,你们过来找我,是想要和我进这种马铃薯来卖吗?”
他种的这种马铃薯因为太粉,不適合印尼人用来做菜,在周边市镇的巴剎寄售了一段时间就因为销量惨澹而停止。
不过有些华人喜欢把这种马铃薯直接煮熟后当零食吃,所以在兰这样华人眾多的大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如今也已经有三四个巴剎的摊主在售卖。
现在顾绍华千里迢迢找来,应该是来进货的了。
“是的。”顾绍华应了声。
得到確认之后,韩振昌心中一阵欣喜,问道:“你们的摊位在兰的哪个巴剎?”
“阿峰,接下来你跟阿昌谈吧。”顾绍华这时又把话语权交给了顾峰。
顾峰隨即说道:“阿昌叔,我確实是想要跟你进这种马铃薯来卖,不过不是在巴剎里卖,而是製作成菜品在餐馆里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