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那些年》爆火(2/2)
在更大的公共论坛里,《那些年》的话题热度如同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了更广泛的涟漪。
有人在长篇分析小说的敘事技巧,有人在爭论沈云熙的人物形象是否过於完美,有人感慨柯景腾的执著,更多人是在表达等待实体书的焦急和对陈锋双重身份的好奇。
甚至有几个帖子在试图人肉搜索“陈锋”的个人信息。
看著屏幕里那些鲜活滚烫的文字,感受著读者们毫不掩饰的热情、期待、讚美与探究,一种远超看到实体书时的、更为汹涌的暖流衝击著陈锋的心房。
榕树下点击或许有积累,但天涯社区这种泛论坛的爆炸式討论,才是作品真正“破圈”、获得广泛公眾认可的强力信號。
陈锋沉浸在评论的海洋里,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连带著整个人的气场都变得柔和而明亮,一旁的刘艺菲默默看著。
她能看到他屏幕上的文字在滚动,能看到他脸上那种发自內心的、充满力量的喜悦。
她不知道具体內容,但她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喜悦的重量和温度。
这种专注於事业成果而非片场光环的状態,让她心底悄然滋生出一丝莫名的敬佩?
就在这时,陈锋的手机振动起来,屏幕上闪烁著“陈存”两个字。
他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声音带著笑意:“喂,『妖僧』老师?”
电话那头传来陈村特有的、带著点沙哑和活力的嗓音,在那头的背景音有些嘈杂,像是在某个活动的现场:
“哈哈哈!小陈作家!收到样书了吧?是不是被我『妖僧』的包装唬住了?怎么样,还满意不?”语气充满得意。
“相当满意,陈老师,设计很棒,远超预期。”陈锋由衷道,声音在静謐的走廊里显得清晰温和。
“满意就好,告诉你,《那些年》火得有点邪乎了,榕树下的热度就不说了,天涯那边都快成『那年』专区了,好傢伙,比我预期猛多了!”
陈村的兴奋几乎要溢出听筒,“各地渠道商消息反馈,首印铺开情况非常好,估计加印很快就能提上日程,你这小子……果然有点东西啊!”
“都是陈老师运作得当。”陈锋谦虚了一句。
“少来这套!”陈村笑骂,隨即压低了一点声音,带著点亲昵和期待,“我说,看到市场反应这么好,你小子偷著乐归偷著乐,新书是不是该有点动静了?大纲?点子?哪怕是几个片段都行啊!读者和出版社都嗷嗷待哺呢!”
陈锋沉吟片刻:“新故事……是有个雏形,还在脑子里打磨,等有了比较成熟的框架,一定第一时间跟您匯报。”
“哈哈,好,我就知道你小子是个靠谱的!”陈村更加满意,“行,不打扰你休息,好好拍戏,好好写新书,有事隨时找我,『妖僧』给你保驾护航!”他那边背景音更吵了,大概正要去应酬。
“明白,谢谢陈老师。”陈锋掛了电话。
走廊重新陷入寂静,手机屏幕的微光映著陈锋带著笑意的脸,收穫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畅想交织在一起。
他抬头,恰好迎上刘艺菲清澈望来的目光。
小姑娘似乎一直在等他打完电话,目光里带著刚刚沉淀下去的练习后的纯净,也残留著一丝尚未完全散去的、对书中文字的惦记。
陈锋心情极好,晃了晃手机,像分享战利品:“《那些年》好像……反响还不错。”语气是轻描淡写的,但眼底的亮光和唇角的弧度藏不住那份巨大的成就感。
刘艺菲看著他轻鬆愉悦的样子,脸上浅浅的粉色似乎更深了一点。
她轻轻点了点头,嘴角也勾起一个小小的、柔软的弧度:“嗯……恭喜。”声音很轻,在寂静的走廊里却格外清晰。
昏黄的声控灯不知何时又亮了起来,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夏夜的微风穿过破旧的窗框,带来些许凉意。
脚下是布满灰尘的废弃台阶,身后是白日在戏里演绎爱恨情仇的片场废墟。
但这一刻,万籟俱寂,只有手机屏幕的微光还亮著,映照著少年被成功点亮的梦想,和少女无声却熨帖的祝福。
《那些年》的故事,已落在无数人的心尖。
而在这个小小的、只属於他们两人的夜晚角落里,一种更复杂、更微妙的情愫,正隨著基本功练习的汗水、实体书的油墨芬芳以及网络那头汹涌的讚誉,悄然酝酿。
如同夏夜悄然滋生的藤蔓,在沉默的心墙边,无声地缠绕著,等待著某个破土生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