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同道中人(2/2)
许多白髮苍苍的老人,甚至激动得老泪纵横,当场跪倒在地,朝著公堂的方向,连连叩头。
“青天大老爷啊!您可算是为我们小老百姓做主了!”
看著眼前这狂热的一幕,石开脸上的笑容,愈发玩味了。
他终於看明白了。
他彻底看明白了。
他之前一直想不通,谢陞明明知道这是自己和李威联手做的一个局,一个赤裸裸的栽赃陷害,他为什么还要接?为什么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公开审理?
现在,他懂了。
原来,谢陞根本就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官”。
或者说,他是“清官”,但他“清”的,只是银子。
他贪!
他比李威贪,比自己手下的那些百户贪,甚至比自己还要贪!
只不过,別人贪的是白的银子,是看得见摸得著的田產、商铺。
而他谢陞,贪的,是“名”!是“声”!是“美誉”!
是这满堂百姓山呼海啸般的“青天大老爷”!
是史书上可能会留下的“谢陞蒞任,整顿吏治,奸邪俯首,万民称颂”那区区十几个字!
怪不得!怪不得他一上任,就处处跟自己这个卫所武官过不去。
第一次,在冯家楼,自己教训了一个皂吏,他要管。
第二次,在申明亭,自己摆平了一个讼棍,他也要管。
自己招兵买马,他要眼红。自己与刘芸儿当街拉扯,他要怒斥。
原来,他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公道和法纪。他是在“养寇自重”!不,说得更准確些,他是在“养恶自重”!
他需要一个“恶人”!
他需要一个像自己这样,行事百无禁忌、囂张跋扈的武夫,来作为他表演的背景板,来衬托他“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光辉形象!
他每一次与自己的衝突,每一次对自己的“怒斥”,都是在为他自己积攒政治声望,都是在向大名府的百姓,向朝廷,向天下人,塑造一个“清廉刚正”的人设!
石开端起茶杯,將已经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这个谢陞,比他想像的,要可怕得多。
李威那种人,贪財,好办。只要拿银子餵饱他,他就是一条最听话的狗。
林沈那种人,好色,更好办。几个女人,几句奉承,就能让他把自己当成亲兄弟。
王临恩那种人,贪权,也不难对付。只要让他看到更大的利益,他就能成为自己最坚实的靠山。
可谢陞这种人……他贪的是虚无縹縹,却又重於泰山的名声。这种人,油盐不进,水火不侵。你给他银子,是侮辱他。你用权势压他,是成全他。
他就像一个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偏偏,这块石头,还懂得如何將自己包装成一块温润的美玉。
石开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李威之前说过的话。
“谢陞,原本是京官,太常寺少卿,因为得罪了阉党,才愤而辞官……”
辞官?
呵呵。
石开现在明白了。
那哪里是简单的“愤而辞官”?那分明是一次无比精准的政治投机!
天启末年,阉党势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魏忠贤的好日子长不了。在那个时间点,与阉党划清界限,甚至主动辞官以示清高,无疑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选择。
他这是在给自己刷一个“清流”的身份,一个“忠贞耿直、不与阉党同流合污”的金字招牌!
等到崇禎皇帝登基,清算阉党,他谢陞,自然就成了拨乱反正的“有功之臣”,成了皇帝眼中值得信赖和重用的栋樑。
好深的算计!好一招“以退为进”!
石开看著公堂上那个身形清瘦,却仿佛身披万丈光芒的七品知县,第一次,发自內心地,对他產生了一丝……“敬意”。
这是同道中人啊!
只不过,自己求的是乱世中的生存和权势,而他,求的是青史留名和中枢高位。
道路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不择手段的梟雄!
想通了这一切,石开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之前所有的困惑、忌惮、烦躁,都烟消云散。
他不再將谢陞视为一个单纯的麻烦,而是將他看作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对手。
既然你喜欢唱“青天大老爷”的戏,那我就给你搭台子,给你送角色!你想要“名”,我帮你取!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得到我想要的“利”,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石开思绪翻涌之际,堂上的审判,也进入了尾声。
谢陞高举硃笔,蘸饱了硃砂,在一道早已写好的判词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本官宣判!”
他站起身,声音传遍全场。
“罪犯周若古,贪赃枉法,罪大恶极,本应处斩!但念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官法外开恩,从轻发落!”
“判:周若古,杖一百!革去吏籍,永不录用!”
“其名下所有不义之財,共计商铺四间,田產三十亩,白银两千三百两,尽数充公!其中一半,用以平抑粮价,賑济贫苦!另一半,上缴国库,以充军资!”
“退堂!”
“啪!”
惊堂木再次落下,一锤定音。
“谢大人万岁!青天大老爷!”
“苍天有眼啊!”
百姓们的欢呼声,几乎要將县衙的屋顶掀翻。他们才不管什么“法外开恩”,他们只听到“杖一百”,只听到“財產充公”,只听到“賑济贫苦”!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这就是最好的结果,这就是最大的公道!
衙役们如狼似虎地衝上前,將已经彻底瘫软的周若古拖了下去。很快,公堂外的空地上,便响起了沉闷的杖击声和悽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嚎。
杖一百,这跟直接判死刑,已经没什么区別了。就算能侥倖留下一条命,也必定是个废人。
但这一百杖打下去,死不了,或者说死的不是他,李威安排好了个手里有轻重的壮班心腹,一百仗打下去,当场人就能起来。
为的就是他老老实实交银子和铺子。
李威之前还是太狭隘了。
怎么?东西进了库房就不能有什么虫蚁老鼠啃噬吗?
有点仓耗很正常吧。
谢县令想必也不会在意的…
石开冷漠地听著那惨叫声,端起茶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他看著那个在衙役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后堂的清瘦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谢陞,谢子明……
咱们这齣戏,才刚刚开始呢。
你想要当青天,可以。
但你这片“天”下面,得由我石开,说了算!
---
【史实依据】
1.清官与名声:在明代,尤其到了晚明,官场风气败坏,但也催生了一批极度重视个人声誉和道德形象的官员,他们通常与东林党等清流派系关係密切。对他们而言,“名”的重要性远超“利”。一个良好的声誉(如“清廉”、“刚正”、“爱民如子”)是他们立足官场、对抗政敌、获取更高政治地位的根本。因此,他们会刻意製造机会来展现自己的品德,打击“贪官污吏”便是一个绝佳的途径。这种行为,在现代看来,带有浓厚的“作秀”和政治投机色彩。参考自《晚明史》及对东林党人物的研究。
2.政治投机与派系斗爭:**天启末年,魏忠贤的阉党权势滔天,但其统治根基不稳,反对力量暗流涌动。许多有政治远见的官员已经预见到阉党的倒台。因此,选择在此时与阉党决裂,甚至辞官归隱,是一种高明的政治策略。这既能保全自身,又能贏得“不与奸佞为伍”的清流美名。待新君(崇禎)登基,清算阉党时,这些官员便会作为“忠贞之士”被重新启用,委以重任。
3.明代审判与公堂表演:明代地方官审案,尤其是公开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司法过程,更是一场面向公眾的政治表演。知县会利用堂审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宣讲儒家教化,安抚民心。整个过程,从升堂的仪式,到对犯人的喝问,再到义正词严的判决,都充满了戏剧性。百姓的反应是这场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標,山呼“青天大老爷”便是最高讚誉。参考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其中大量制度和文化沿袭自明代)及明代公案小说。
4.杖刑:杖刑是明代五刑之一,是极为严酷的刑罚。杖一百是法定刑中的最高杖数,除非行刑时被特意嘱咐“留活口”,否则受刑者基本九死一生。即使存活,也会落下终身残疾。知县作为地方最高司法官,拥有对杖刑的完全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