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你小子,又坑我?(2/2)
且这诗句盪气迴肠,实属妙笔!
朱棣听后嘴角勾起一抹不明笑意,隨即带著眾人离开。
朱高煦走时,深深的看了於琛一眼。
只有朱高炽落在后面,向於琛安慰安慰道:
“不用多心,我知道你的难处,眼看再有段时间土豆玉米就能收穫了,到时父皇便能明白你的心意。”
於琛睁开眼,看到朱棣等人已经走远,也就不演了。
“怕?我怕什么?我一心都是大明,我有什么好怕的!”
朱高炽早就习惯了他这副前恭后倨的嘴脸,朝他比了个大拇指。
他一直活在朱棣的阴影之中,对於琛的行为不由自主的感到认可。
即便是在背地里,他也不敢对朱棣不敬。
“行了,我先走了,”眼看差不多到了午时,朱高炽的心思早就到了膳房那里。
於琛哪里不清楚他,冷笑道:
“哼,等我辣椒种出来,让你开开眼,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吃的!”
朱高炽不管他,一溜烟没影了。
……
另一边,
徐府。
朱婉蓉今日出宫照常去了於琛的院子,见他不在家,便转悠著来到这里。
其实她在宫外能去的地方也不多,除了依照朱棣的命令探查於琛虚实,与她关係好的也就剩下徐妙锦这个姨娘。
徐妙锦虽然辈分比她高,但两人年纪相差的並不是太多。
徐妙锦身为长辈,对朱婉蓉也很是包容,加上她至今未婚,两人之间倒是有不少话题可讲。
此刻,朱婉蓉正坐在徐妙锦的闺房之中,捧著一本从坊间买来的话本,聚精会神看的津津有味。
话本这个东西,是从元末明初时期才开始兴起的,算是此时的新兴事物。
这要得益於明朝的国力强盛,制度完整,令不少百姓也开始识字,如此简单易懂的话本便有了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后便有了四大名著。
已经被创作出来的水滸与三国,此时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与传阅度。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时的四大名著里没有红楼,而是万历、嘉靖年间创作出的西游与金瓶,和水滸三国齐名。
到了后世观念转变,金瓶这本书由於价值与官方导向不符,便逐渐淡出大眾视野,红楼取而代之。
此时民间话本刚刚兴起,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都有,甚至有些可以称之为猎奇。
朱婉蓉自然不会去看那种腌臢秽物,她手中话本所讲的,是一个穷秀才与一户大家闺秀的故事。
两人歷经磨难,遭家人反对,世事阻挠,最终秀才高中,有情人终成眷属。
话本並不长,朱婉蓉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將其看完。
合上话本,朱婉蓉托著腮,神游天外。
徐妙锦与朱婉蓉不同,她自幼喜欢读经史子集,不过对民间话本也不排斥,有时便会与朱婉蓉討论其中情节。
她看著出神的朱婉蓉,轻轻笑道:
“怎么了?在想什么?想你的公子在哪里?”
听到徐妙锦的调笑,朱婉蓉羞红了脸。
“哎呀~姨娘,你说好的不笑我了。”
徐妙锦眨了眨眼,明知故问道:“我说过吗?”
戏弄这个侄女,算是徐妙锦为数不多的乐趣。
“不理你了!”朱婉蓉把身子扭向一边。
徐妙锦满眸笑意,只低头看书。
果然没过一会,朱婉蓉又耐不住性子转过来。
“姨娘,你说这些话本为什么都是秀才跟不同女子的故事?为什么不是將军或者其他?”
徐妙锦翻了一页书,抬眸看她:
“因为这些话本都是秀才写的呀。”
朱婉蓉恍然大悟,隨后又气势昂扬的说道:
“那我就写一本公主选夫的故事,什么將军才子,全都任我挑选!”
想了想,又很讲义气的说道:
“也给姨娘你选一个,省的母后总是念叨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