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便宜行事(2/2)
“臣附议,”徐湛之、江湛与何尚之一同道。
刘义隆点点头,问道:“在哪里试点?”
“在东扬州。”刘诞回答,“东扬州是赋税种地,但不是最重大的军事重镇,也不是边境,在那里推行,收益最大,风险最低。”
何尚之道:“可是东扬州豪族盘踞,难度不小。”
江湛道:“政策推行,重在官吏,现今庐陵王病重,陛下已经让庐陵王回京养病,若陛下能派一个才能俱佳之人镇守会稽,可事半功倍。”
刘义隆点点头,问道:“诸位以为派谁去合適?”
“六策是隨王所献,隨王才能俱佳,可堪大任。”王僧绰说道。
“臣也举荐隨王。”徐湛之、江湛和何尚之一同附和。
刘诞起身道:“承蒙诸位厚爱,可我怕误了大事。”
刘义隆若有所思。
他是真担心刘诞办不好这件事。
刘诞今年只有十八岁,虽然十一岁便镇藩,但许多事都只是掛名,现在让他去主持改革这种大事,刘义隆心里完全没底。
刘义隆兀自想了会儿,让徐湛之四人及左右先退下。
待所有人出门,刘义隆起身来到刘诞跟前,问道:“儿啊,若朕执意让你去东扬州主持大局,推行新政,你怎么打算?”
刘诞装作思考,过了会儿,回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儿就是把这颗头留在扬州,也要做好此事。”
刘义隆不由看了刘诞一眼,见刘诞一副捨生忘死的模样,心中又惊又喜,道:“你有此志气,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刘义隆说罢,沉默会儿,又问:“如果那些高门大户都不愿意遵令行事,你打算怎么办?”
刘诞道:“我会一个个给他们说,能爭取的爭取,实在不能爭取的,儿……儿奏请父皇裁决。”
刘诞故意停顿了一下,让刘义隆看出他的欲言又止。
刘义隆道:“说实话。”
刘诞装作犹豫了一下,道:“当年义熙土断,东扬州会稽四姓中的虞氏虞亮藏匿数千人,祖父武帝下令诛虞亮。”
刘义隆闻言,眼睛一亮,心道:“好手段!”
但嘴上,刘义隆却问道:“如此你不怕后世说你什么?”
刘诞道:“圣人讲恕道,若他们能听令行事,给百姓们一条活路,则能宽恕他们,可若他们只为一己私利,一分不想著国家,半分不念著百姓,圣人的恕道则不能为他们而设。菩萨低眉他们视而不见,便只能怒目金刚。如此若后世不能体会,儿亦问心无愧。”
“好。”刘义隆放下心,“朕让你出镇东扬州,推行新政。”
刘诞道:“可儿还有一事没有底气。”
“何事?”刘义隆皱起眉头。
刘诞道:“若只是世家不听命,倒也罢了,儿是担心这其中有官员串通,东扬州匪患也没肃清,若是他们三者联合,事情就难办多了。土匪有武力,会杀人恐嚇,引起恐慌,官员有权力,可以欺上瞒下,不仅让世家大族继续圈占山泽,还可以假借新政,把百姓从仅有的土地上赶出去,世家有土地財力,他们宣传造势,再把被迫害的百姓收入庄园,到时候,新政失败,朝廷的一片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刘义隆心中一惊。
他没想到刘诞想的比他还全,他看著刘诞,他不明白,为何眼前这个十几岁的儿子,洞察事情比他还厉害?
刘义隆思索半晌,说道:“朕授予你便宜行事之权,除太守外,其余官员你都可以先斩后奏。”
“儿领命!”刘诞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