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我还以为你会报出什么名號来嚇唬我呢!(2/2)
连太子都忌惮的人物,怎会在意这紈絝?
恐怕朱標都不及他这般囂张。
哈哈,真是见笑了!
()
---
解縉与方孝儒察觉气氛异常。
这小子未免太狂妄?
他们非初入官场的小官。
不论胡大老爷,还是他们年轻时,师长已带他们结识不少显赫人物。
虽无深交,但明白哪些人不可招惹。
就连宋濂这样的儒学大家,也叮嘱**留意此事。
解縉和方孝儒忍俊不禁,而胡大老爷神情复杂。
若此时表明身份,对面定会屈服。
但贵胄子弟一旦动怒,后果不堪设想。
原本,只要他在位子上安分守己,这一辈子衣食无忧、光宗耀祖是肯定的。
可当他俩习惯性地望向胡大老爷时,却发现胡大老爷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也只有朱亮祖的儿子能做出这种自找麻烦的事情来。
结果在寧国一战中被俘,这人倒是机灵,立刻投靠了朱元璋!
一听是永嘉侯,他就明白过来。
“原来是朱亮祖家的小子!”
永嘉侯朱亮祖,这个名號確实很有威慑力。
毕竟,官场中的人,多少还能讲理或论渊源。
不是!
他从未有过因为个人喜恶就剥人官职的行为。
真以为皇帝脾气好?
真以为皇帝不敢动他?
真以为皇帝不管应天府的事?
所以,她一脸畏惧地靠近胡大老爷,好言相劝起来。
“我还以为是谁呢?”
不说当初师长的教诲和入仕后的前辈、同事警告,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哪家会出这样的怪胎。
因此,那时还在师长身边的方孝孺、解縉,真正记住了要远离哪些人,以免惹祸上身。
“你们几个连四品官职都没混到,还不识趣点求平安?”
演员都已经上台,大幕已经拉开,哪有直接赶人的道理?
所以他不仅没站出来,反而往后缩了缩,那样子真是再怂不过了。
朱亮祖又如何,开国功臣又如何?
难道他们身边这位就不是开国功臣了吗?
在此之前,只知这紈絝出身不错,怎料竟是永嘉侯家的败类。
不过,这些事目前还未发生。
原话並未明確指出具体事件或情节,因此无法进行精修。
请提供更详细的情节描述以便进行修改。
开国功臣的名头不小,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凑热闹看热闹。
胡大老爷本就爱寻开心,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锦衣卫隨后拿出证据,揭穿了朱亮祖父子製造冤案的事实。
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对朱元璋的极大不敬。
因此,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处置了这对父子。
你贪赃枉法已经触犯了他的底线,竟然还冤枉了一个无辜的县官。
朱亮祖早年是元朝的將领,帮助朝廷剿灭了不少反王。
更糟糕的是,他竟然设计让朱元璋错杀了好人,为自己开路?
这时,胡大老爷终於开口了。
他调侃道:“我还以为你会报出什么名號来嚇唬我呢!”他的仁慈名声从何而来?但他偏偏不这么做。
朱元璋最厌恶这种挑衅行为,立刻下令將对方处死。
“如果將来有人不服气来找茬,儘管放马过来。
”他这番话让解縉和方孝儒都看傻了眼。
然而,这三人的態度並没有影响到其他人。
后来,朱亮祖父子在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惜,在镇守广东时,他因受贿行为败露,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听到胡大老爷直呼自己父亲的名字,朱昱顿时大吃一惊。
朱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囂张,但实际上他的囂张是因为他家世不错,身边的人又总是奉承他,所以他从小就被惯坏了。
而且,他之前听说对面那两人刚进入官场,不过是两个小角色。
他想著,只要派人去查清楚对方的底细,如果只是虚张声势,到时候再报復也不迟。
但问题是,文官不好对付,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暗中设下陷阱。
“这位大人的话是什么意思?”眾人退出厢房后,都想知道对面的是谁。
得罪了人却对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朱昱终於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完全不把他父亲放在眼里,再加上平时那些溜须拍马的人让他更加自负。
“去试探一下吧!”他心想,总比不明不白地招惹到一个厉害人物要好。
然而,越是这样想,他越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在外界,他作为永嘉侯之子的名头確实能让人敬畏,尤其是在商人面前。
那些有功勋、爵位高、与皇室有关係的人都对他有所顾忌。
但在真正的权贵眼中,他父亲虽然是开国功臣,但这又能怎样?
说到底,朱亮祖原是前元將领,后来被俘投降,这种背景让他在面对大明的文臣武將时,始终矮了一截。
“放心,不会亏待你的!”
胡大老爷这句话刚出口,就连傻子都能听出来,他根本无所畏惧。
瞧瞧这位站在面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从他的言辞中就能看出,他对胡大老爷似乎並不太在意。
“这样吧,留下您的名號,我回头准备些礼物,明天登门向您赔罪。
”
连朱昱这样的侯府少爷都惹不起,他们又能怎样?
於是,眾人赶忙堆起笑容,弯腰退出。
皇帝惹不起,文官中的顶尖人物也不能得罪。
只见胡大老爷往后一靠,完全没了读书人的风范,懒散地靠在那里,对朱昱轻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