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策安天下,不战屈蛮夷(1/2)
燕世藩站在人群里,昂首挺胸,眼神睥睨,仿佛已经將身边这些土包子踩在了脚下。
他刻意调整著步伐,模仿著父亲教给他的官员仪態,每一步都力求稳重端方,却因用力过猛,反倒像个提线木偶,僵硬而滑稽。
慕容修收起了所有洒脱,神情肃穆,眼中只剩下对皇权的敬畏。
他紧抿著嘴唇,沉默地感受著这座权力中枢带来的巨大压力,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陈平川走在人群中,不动声色地观察著一切。
他看到的不仅是宫殿的宏伟壮丽,更是这宏伟背后,那森严的等级,与束缚著人性的无形枷锁。
贡士们鱼贯进入太和殿,殿內空旷寂静,唯有脚步声在金砖地面上发出沉闷的迴响。
眾人按照会试名次,分列左右站定。
陈平川悄悄抬眼,第一次看到了龙椅上那位大业朝的天子——景帝。
这位皇帝比想像中更年轻,也更孱弱。
面色带著一种久病不愈的苍白,仿佛上好的羊脂玉,却失了温润的光泽。
身形清瘦,一袭九龙盘踞的明黄龙袍穿在他身上,竟显得有些空荡,像是被龙袍吞噬了。
但他那双疲惫的眼睛里,却燃烧著一簇不甘的、渴望证明自己的火焰,像风中残烛,微弱却倔强。
偶尔一声极力压抑的咳嗽,暴露了他虚弱的身体,那声音在空旷寂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
景帝身旁,站著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名为魏忠。
他眼神时刻关注著景帝的细微举动,手中捧著一个雕暖炉,动作间满是关切。
景帝是他看著长大的,如同他的孩子一样。
景帝清了清嗓子,亲自开口,声音有些虚弱,但不失天子独有的威严。
“今日策论:北方蛮族寇边,连年骚扰,致使边民流离失所,国库空虚,战事吃紧。朕宵衣旰食,寢食难安。眾卿家……有何良策,可安边境,扬我大业国威?”
这题目,是令景帝日夜焦心的头等国事。
前几日的战报,云州失陷,朔方告急,三镇总兵,一死两降!
而送往前线的粮草军械,都成了蛮族的战利品,边民或死於铁蹄之下,或流离失所,千里无鸡鸣,饿殍遍野,惨不可言。
面对如此危机情况,朝中还在爭吵不休。
一方是以景帝为首的主战派,一方则是以皇后梁氏与国舅梁越为首的主和派。
但景帝势弱,加上身体生病,一直被皇后一方压制,导致战事不利。
所以,景帝心急如焚,急需招募人才,为他,为大业朝找出一条生路来!
下方的人群中,燕世藩心中窃喜!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这策论题目与他父亲私下预测的方向,几乎一般无二!
他立刻提笔,饱蘸浓墨,在面前的雪白宣纸上洋洋洒洒,笔走龙蛇,脸上甚至带著一丝抑制不住的得意。他的策论,核心思想便是“以和为贵”,主张增加岁幣,派遣公主和亲,用怀柔之策安抚蛮族,言辞华美,引经据典,极尽粉饰太平之能事。
其实,这正是当朝皇后一党力主多年的国策。
慕容修眉头紧锁。
他对边疆之事了解不多,只能从歷朝歷代的儒家经典中寻求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