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贵族(1/2)
建设南工城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公输学士的肩上。
这位已经隱约成为学士领头羊的中年人几乎是以一种狂热的激情投入到了新城市的规划之中。
他亲自带领一支由工匠、学者和测绘员组成的队伍,从春天走到夏天,走遍了南山山麓的每一寸土地。
最后选定了一处绝佳的地点。
那里背靠矿山,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只有一面平原朝向白洛城的方向。
这个地方和之前的临时工坊营地距离不远,迁移各种工坊设备也不算麻烦。
公输最看重的一点在於一条湍急的河流恰好从山谷中穿过,不仅能提供充足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其巨大的落差更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水力资源。
南工城的建设全面铺开。
数千名劳工被动员起来,首先修建的是一条连接白洛主城与南工城选址的石板大道。
这条路被设计得异常宽阔平坦,足以让四辆牛车並行,確保了人员和初期物资能够顺畅地输送。
城市的布局也完全顛覆了传统。核心区域是巨大的冶炼区和锻造区,下游则是木工房、制陶坊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手工业区。
居民区则被规划在了上风向、地势稍高的地方,与工业区之间用一些植物隔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烟尘和噪音的干扰。
一支又一支的工匠队伍,带著他们的家人和学徒,告別了繁华的白洛主城,满怀希望地迁徙到了这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他们是南工城的第一批居民,也是这座未来工业心臟的奠基者。
在白洛城邦將主要精力投入內陆建设的同时,他们对海洋的维繫也並未鬆懈。
与威尔城邦的贸易航线已经成为一条流淌著財富的黄金水道,而作为这条水道中点的商岛,其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
最初商岛只是一个临时的交易点。
双方的船队在这里碰头,交换完货物便各自离去。
但隨著贸易规模的扩大,这种原始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低效。
有时候一方的船队早到了,就要在岛上空等;有时候天气不好,卸下的货物只能用油布简单遮盖,有受潮损坏的风险。
威尔人的商业思维比白洛人更敏锐,最先提出要改变这一切。
埃里克正式向白洛方的代表提议:“朋友,我们为什么不一起把这个小岛建设成一个真正的贸易港呢?”
“我们可以修建坚固的码头,让我们的船只能安全停靠。”
“我们可以建造仓库,来储存货物,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
“我们甚至可以在这里建一些旅店和酒馆,让我们的水手在漫长的航行后能好好休息一下。”
这个提议正中白洛城邦下怀。
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带领一支专业的施工队前往商岛。
一幅奇特的景象出现在了商岛上。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白洛人和威尔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標並肩劳作。
白洛人擅长土木工程,他们负责规划和建造码头的地基、仓库的石墙。
威尔人则更精通木工,他们用带来的优质木材,搭建起了轻便而坚固的栈桥和屋顶。
岛上出现了一批风格混搭的建筑,既有白洛城邦的沉稳厚重,又有威尔群岛的灵动精致。
为了纪念那位伟大的开拓者,岛屿中央的最高点,一座由白洛人出资修建的灯塔拔地而起。
每当夜幕降临,塔顶燃起的熊熊火焰便会化作一颗指引方向的星辰,为所有来往於这片海域的船只照亮前路。
人们都称它为“商之眼”。
隨著商岛的贸易港日渐繁荣,贸易航线上的船只越来越多。
以商岛为基地,一支支小规模的巡逻舰队开始常態化地在周边海域活动。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绘製更精確的海图,为来往的商船提供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帮助。
这既是展示实力,也是在维护这条黄金水道的安全。
这天,负责巡逻的海风號刚刚结束了对一片未知珊瑚礁的勘探,正准备返回商岛。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捲了海面,让这艘“远航者”级的船只在浪涛中剧烈摇晃。
风暴过后,海面一片狼藉。水手们在清理甲板上的杂物时,瞭望手忽然发出了警报。
“船长!有船的残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