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司马公他不识数啊(2/2)
“陛下,臣所言是否有错?”
“非也,黎卿所言,確实有趣。若是皇考与王荆公在,必然放声大笑,可一饮宴尔。”
司马光確实有点不识数,而且黎风说的確实没错。
但宋代的士大夫,这还算好的。
毕竟有司马光这样不识数的,也有不少在地方任职,最后还是识数的。
到了明朝后期,那才是麻烦大的时候。
等到清朝,康熙搞了蒙养斋,结果满蒙勛贵和汉官,就没几个来学的。
雍正把蒙养斋改制到了八旗子弟的学习机构里去,也没见谁学出来。
倒是有一个有可能的,像和大人这样能捞钱的,没准就学到了。
至於黎风这会儿对赵官家所讲的,也就几个宫女和小黄门在,连宫里的大宦官都没有在场的。
多少是大家都想笑,但是看到官家在那里憋笑,都忍住了。
毕竟他们也都是专业的,这种时候也不能笑出声来。
要知道,黎风这话可是有点损的。
目不识丁这个成语,就是从司马光这里来的。
你说他不识数,也就是司马光躺棺材板底下了,要不然也得出来和他对线。
一个“司马光不识数”差点把赵佶给憋出內伤来,他这会儿平復了一下心情,就要继续问黎风接下来的条陈所奏之事。
“臣以为,银行要务,在国朝治下,倒有几点。”
“不知黎卿所言何物?”
“以吸收储蓄而聚財,如此聚財,可以薄利借与农民,依青苗法旧例,不过要比王荆公与章公的青苗法利率还要低,又要订立合同,让官员无处盘剥百姓,这样就少了许多害民的途径。朝堂诸公,想必也说不出来什么。”
“若诸卿言之,黎卿又当何如?”
赵佶这个时候讲的,倒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毕竟现在旧党当中颇有些魔怔人,还有那种不要脸的,只要是新党提出的建议,他们就会反对。
黎风这个脑袋,这会儿已经被他们砍了一百多回了。
现在他有官身,算得天子门生,序號1,虽然只不过是卑微的五等同进士,可又是提前录取的。
这个砍头的事情,他是不害怕的。
“若如此,还请诸公以臣所言,自辨之。”
反正赵佶是明白过来了,確实君子六艺里面,数在最后一个,应用性也很强。
但士大夫一般不上街,而且家里採买计数的事情,经常也不需要他们经手的。
像是范仲淹、王安石那样日常走访的,还是比较少见。
像是苏东坡那样爱玩,跟老百姓一块玩乐的,也不是全都这样。
因此,出一个整天编书,不太识数的司马公,也不奇怪。
没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公他的不识数,也是要达到一种政治目的。
不过黎风这样讲,倒也不担心有人说他与民爭利。
毕竟以前王安石在朝堂上拿郑玄的註解出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黎风自己在条陈里也提到了,对农民借贷收取的利息减少,这是惠民之举,维持的只不过是运营成本。
因为钱放在家里,那是不会增加什么財富的。
但是要钱生钱,虽然听著像是钱庄,不过万贯家財,放在银行里一年,利率算下来,还能有个几十上百贯的收入。
如果这些钱拿出去投资,给商人借贷,经营当中產生的財富,本利算来有多少,一併送还银行这边。
那可以算是两边都有好处的结果,至於现代的经济知识课,之前黎风在面对两位相公,还有蔡京、许將这样的重臣时,也已经回答过了。
“可不免又有人会质疑,黎卿到时候又要如何应对?”
“官家也不需担心,臣自有办法。”
他这回又是拿出来了地图,在袖子里一直放著的。
“黎卿,又给朕看地图。”
“陛下,这是后世所知,官家登基之时的局面。”
为此,还不得不重新按照谭图往前追溯了一些,把青塘吐蕃给画了出来。
“若照司马公所云,天下財富有限,为什么不去挣辽夏青塘、回鶻黑汗、日本高丽、大理蒲甘,以及海上诸国的钱呢?瘦彼而肥我者,岂不美哉?”
黎风这一出,倒是有点像王司徒。
他这一摊手,赵佶听了,倒也觉得有一定道理。
“卿言甚善。”
“陛下,以臣所见,获利之处还有很多,只需细细察看。”
赵佶听的满意了,不过他不像是宋文帝听了王玄謨一通bb,然后说有“封狼居胥意”。
他內心的画风,大概像是另外一位道友。
“钱,都是朕的钱!”
但是也不能说出来,官家自己说钱的事情,也只能和眾多大臣一起討论,就一个现代来的,赐了出身的过来和他讲,这样影响不好。
而且银行的好处,黎风讲的也很实际。
如何定夺,还要看赵佶自己的。
有了钱,他不光是可以重开新法,而且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毕竟他很爱艺术,而且还爱建筑。
虽然奇观误国,但是以前宋真宗玩过的,大概赵佶这一代人,还有想要捡起来的意思。
只不过,他现在的表现还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卿言甚善,来人啊......”
赵佶又要赐东西,拿来了一件钧瓷的香炉,黎风都觉得尷尬。
毕竟这些宋代的物件,就是很小的东西,都容易被列为不可交易的宋代文物,拿回去就要上交的。
“朕知道你喜欢钧瓷,这一件就留在家中仔细把玩,还有朕御笔写下的证明。”
堂堂宋代皇帝,“贿赂”一个银行经理,还是他手底下的朝廷命官,这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黎风看著都觉得尷尬,官家啊,你开了证明,大概都要给当文物一起上交了。
毕竟这字写的太好了,一看就是宋徽宗赵佶的真跡,除了这个纸和墨都太新。
放在家里,那也是放不住的。
回去以后,黎风还是要上交的,大概就成了开封市博物馆或者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