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风雨阁(1/2)
银鷲-9號的起落架触地时,发出轻微的震颤。
黑屿川睁开眼,舷窗外的天色还亮著,远处的青山半截浸在云雾里,像幅晕开的水墨画。
许久没见这种丘陵小山了。
“醒了?”
刘长剑不知何时站在旁边,手里拿著杯热茶。
“落地乌城机场,现在时间是五点四十,这会赶去乌城主城区,估计还能看见乌城的落日。”
刘长剑看向窗外。
“我有幸看过一次,很美。”
黑屿川接过茶,指尖触到杯壁的温热,茶香漫上来。
“你们不一起去?”
“我们得在机场待命,按规矩,送您回久川前,二十四小时內都要隨时响应。”刘长剑笑了笑,意有所指地补充。
“再说,我们跟著,您办事也不自在,对吧?”
黑屿川挑眉,没否认。
为了之后的计划,確实不方便有人跟著。
“利亚姆先生,你要是需要导游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介绍。”
“不必了,我自己去吧。”
“那我们加个联繫方式,办完事联繫我,我们就在机场中。”
走出机舱时,晚风带著水汽扑面而来,混著股清香,比久川的风软了许多。
他拿出手机给月魁发去消息。
【已经到了。】
顺便还发了一张刚刚看见的远山的照片。
手上回著月魁的消息。
银鷲-9號旁,机场的摆渡车停在舷梯下,司机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穿著深蓝色的制服,见他过来,拉开门。
“利亚姆先生,这边请,我们送您去出口。”
黑屿川看了看他的工作牌上的名字——宋和。
“嗯,谢谢。”
他坐上车。
“看您的面相,有些像河洛人啊。”宋和通过中央后视镜打量著他。
“我母亲是河洛人,已经好多年没有回来了。”
“是这样啊,不过您的河洛语说的还真不错,都听不出外国口音。”
毕竟上一世是华夏人,之前在久川可以通过ash脑端进行实时翻译,到河洛来就不需要了。
隨著摆渡车行驶,机场的建筑逐渐清晰。
与久川的科技感不同,乌城机场的出口,由青灰色的砖墙层层叠叠,砖缝里嵌著细碎的青苔,看著像百年老物。
檐角的斗拱勾连交错,木色暗沉,榫卯相接的地方透著经年累月的温润。
“倒像是古装剧里的城门。”
黑屿川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
这玩意在久川基本没用过,到河洛出了ash的连接范围,倒是又用上了。
“这个是一直留到现在的吗?”
“不是的。”
身旁的工作人员笑著解释。
“是五年前新修的,特意做旧的。”
“你看著是黏土砖,其实是复合材料压的,强度很高的,那木楼也不是真木头,实则是人工纤维仿的。”
黑屿川仔细看。
飞檐翘角上掛著铜铃。
墙面上虽然嵌著仿古的砖纹,却在转角处藏著玻璃幕墙,传统与现代撞在一起,竟不觉得突兀。
“我们河洛歷史悠久,又讲究传统,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要好好保持。”
“那乌城里面也是这样?”
“城里不会,都是老建筑,很多外来的游客也是衝著那份古韵来的。”
宋和顿了顿,补充道。
“城里好多人把自家老房子改改就开铺子,卖茶的、做点心的,推门就是河,您现在坐车走的是陆路,等进了主城区,就得坐船,乌城的路,一半在水上呢。”
“乌城主城区九条河穿城过,大路上跑船,小巷里架桥,现在还在郊外,和您说了怕是没什么概念,到了您自己就知道了。”
“倒是长见识了。”
黑屿川拿出手机,镜头对著出口的斗拱拍了张照。
【好看吗?】
他发给白月魁。
屏幕很快亮起,白月魁回了个“好看”的表情。
“到出口了。”
宋和停下车。
“前面就是打车点,师傅们都熟路,祝您在乌城玩得称意。”
“好,有缘再见了。”
“哦,你这话就很有河洛的味道。”
宋和笑著对他挥了挥手。
“有缘再见。”
黑屿川顺著指示牌,来到了机场的打车点。
他摘掉ash脑端,在河洛ash响应会慢很多,好在自己还有小艾同学。
“小艾,搜索晚舟渡酒馆。”
嵌著小艾的核心晶片的手錶屏幕弹出蓝色界面,虚擬地图上標出个红点。
【距离30.7公里,建议乘车至风雨阁,转乘船进入乌城主城区。】
黑屿川一辆车旁,敲了敲玻璃,车窗缓缓降下,司机约莫五十岁,眼角有几道笑纹,嘴里叼著根没点燃的烟。
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先生,去哪儿?”
“去风雨阁。”
黑屿川拉开车门坐进去,座椅上铺著竹编的垫子,带著点凉意。
“风雨阁啊?”
司机发动车子。
“那可是好地方,乌城的老地標了,您是想进乌城旅游吧?”
“算是吧,顺便看看亲戚。”
黑屿川望著窗外掠过的树影,路边的路灯是仿古的宫灯样式,灯罩上画著荷图案。
“看亲戚?是乌城本地人?”
司机透过后视镜看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