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演奏会现场(2/2)
木管声部的长笛与单簧管隨即加入,与弦乐交替应答,营造出了一种巴洛克式的凝重氛围,
沈彧的动作时而如同清风一般轻柔,时而如同浪潮一般强劲,
每一个动作和手势,都在詮释音乐的呼吸和律动。
眾人演奏的这段,仅仅只有26小节的序奏,堪称是海顿笔下最有戏剧性的开场之一。
当台下以及直播间內,所有的观眾们都沉浸在,这哥德式的幽暗色调中时,
快板部分突然以明亮的d大调闯入,
就像是一缕阳光,猛地穿透了教堂的彩窗。
隨著第一小提琴,在第二小提琴轻盈的伴奏下,奏出了这一段的主题,
这个看似简单的民间舞曲旋律,
细细品来,实则是精妙的构造物。
克里斯蒂安·托马斯等人纷纷闭上眼,一脸享受的倾听著这如同万筒一般的旋律。
此刻在他们心中,沈彧就好像是一个音乐上的链金术师,
將主题碎片置於调性变化的坩堝中冶炼出来,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逻辑严密性。
第一乐章演奏的时间並不算长,只有十一分钟,
但是就这短短的十一分钟,让台下的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音乐家们无不折服。
他们自认为绝对创作不出来这样的交响乐曲,看向剩余的目光,就像是看待上帝一样的诚挚。
或许在他们眼中,这一刻的沈彧,就是上帝的化身,人家的音乐之神。
第二乐章被称为变奏的诗学,
在这一乐章內,海顿的变奏艺术达到了巔峰,
围绕著一个规整的二部曲式主题,用魔术师般的手法,將这段主题在不同的乐器之间传递,
最后消解於单簧管与巴松管的寧静对话中,仿佛一场哲学討论后的余思。
听到这里之后,台下所有的音乐家顿时明白,
沈彧创作出来的这首交响乐曲,毫无疑问已经是世界顶尖的水平了。
就单单刚才的那两个乐章,其中就蕴含了非常多的,他们能够用得上的技巧,
尤其是那种將变奏玩出来的手法,更是彻底让他们奉为经典,
心中暗暗决定,等到演奏会结束之后,一定要仔细研究一下沈彧的曲谱,
他们很有预感,绝对能够从其中收穫很多。
隨后的第三乐章,號称是民俗的狂欢,直接体现了贵族形式,平民精神的美学理念,
通过音乐的演奏,对宫廷礼仪放肆性的戏仿,又融合了民间舞曲的粗獷活力,
主段重音错置製造出刻意的不优雅感,顛覆了传统小步无趣的贵族气质,
將民间的元素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而第四乐章,也是最终乐章號称是轮迴的火焰,简单的下行音阶在海顿手中成为万筒般的创造源泉。
將主题动机置於b小调、e小调、a大调等远关係调性中锤链,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全音阶进行,
这种堪称大胆的和声语言,去始终服从於整体结构,堪称是调性想像的盛宴。
而在演奏的尾声,
將主题转化为赋格段落,各声部竞相追逐,最后在管弦乐全奏的辉煌中终结。
伴隨著沈彧的指挥棒,在空中猛然一顿,
乐团当即便以最强音收束,余音在音乐厅內久久迴荡。
(ps:这一章写的太难了,查了好多关於海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