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厚顏无耻之徒(2/2)
不妨试著经商看看。
对於朱先安来说,经商其实不是目的。
而在经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积攒人脉、培养属於自己的人、了解洪武朝的社会运行规则,才是最重要的。
故而,在初期经商的过程中赚到的银子,其实对朱先安没有那么重要。
至於为何不跑去海外?
那是因为朱先安清楚地知道,就现在的他,无权无势无人,出去被人吃干抹净都没人知道。
况且,就目前海外那种发展水平,要他去和野人做邻居吗?
人毕竟是要拥有社会性的。
当然,在经商的过程中,给自己找个正经事情干,拖时间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目的之一。
至於说士农工商四民中,属商人地位最低?
並不是,这其实是某些群体意淫出来的谣传。
有钱的商人,怎么会比农民地位还低呢?
其实恰恰是因为商人地位高,所以要宣传士农工商的排序。
只听过官府向商人纳捐,给商人官位的,没听过给种地的百姓的。
官府为何为什么要抑制商人?
是因为商人的地位过高了,影响了民生,乃至於勾结朝官,影响朝廷政策,甚至最后能將整个国家给卖了。
商人做大后的危害性,自春秋时期,各朝各代的官府,就清清楚楚。
所以各个时期的朝廷要不断地抑制商人,打压商人。
中国古代朝廷,包括朱元璋,包括后世,都是这样乾的。
当然,干得效果怎么样,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据朱先安所知,朱元璋干得不咋样。
他老朱自己和朱家子孙,被后世黑子黑成那副猪头模样。
国祚都被晋商和海商、江南士绅卖掉,就说明他確实干得不咋样。
他老朱家占的那些田地,里面长出来的粮食,还不是卖给商人换取金银珠宝了?
毕竟,粮食可不是金银,存不住。
而商人,可是不用给朝廷交税的。
老朱属於是那种捅了商人的肺管子,但没將商人彻底捅死的存在。
见朱先安不回答,杨三財倒是先急了,索性也没什么好瞒著的,当即开口摊牌道:
“兄弟手里有很多很多精品麵粉,前两日又在相看铺子,想必是要卖出去的。昨日的时候,你和李巡检两人密谈,不就是商量给李巡检的份额吗?”
此话一出,朱先安彻底明白了。
原来,杨三財对自己一个无名小卒如此热情,果然是为了经营精品麵粉所得的收益。
更准確的说,他要的不只是卖出精品麵粉得到的银子。
杨三財认为自己在海外有很大的家业,有无数黄金、香料、珠宝、楠木等宝贝,会在未来陆陆续续运到应天府来。
故而想要在自己未来的生意里,插上一手。
他提供宝物和人手,而代表杨宪的杨三財,负责打通各地官府和地方势力。
二者合作共贏。
最大的疑惑解决了,但更多的疑惑却来了。
杨三財是怎么知道自己手里有精品麵粉的?
要知道这些天来,朱先安基本没有出过凤仪门。
即使出去,也没在牙行这片徘徊。
更未曾在城外显露精品麵粉的存在。
而精品麵粉的流向,也是只有李巡检和李巡检手下的两三个心腹兄弟知道。
李巡检身上固然有很多疑点,但他没道理將这等“不起眼”的消息,透露给杨三財知道。
尤其是自己昨晚和李巡检的密谋,更是只有自己和他二人知道。
杨三財是怎么知道的?
要知道,昨晚散场的时候,已经是戌时末了,晚上九点多左右。
而今天一大早自己可就到了牙行,和杨三財待了一天。
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电话或者电台通信,连信鸽都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杨三財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听取这种消息。
“除非,杨三財派人监视李巡检,而且是严密监视。我被他盯上,只是一个意外。”
一瞬间,朱先安得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结论。
在今早之前,自己都没有和杨三財打过交道,他也不会监控自己。
否则早上发生在凤仪门內大街的一幕,杨三財肯定是知道的。
但今日和他话里话外聊天,朱先安可以肯定,杨三財必然不知道早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杨三財针对李巡检,布下了严密的监控网。
但是,为什么?
他为何要对李巡检进行严密的监视?
朱先安脑子有点乱,但他已经隱隱约约抓住了一点灵光。
一侧的杨三財见朱先安不回答,急了。
他急忙道:
“哥哥我知道兄弟你的根基在海外,家大业大。但兄弟你远渡重洋而来,要在应天府重新立足,又不入朝为官。这生意人,哪里能少得了官场护壁?杨大人在朝堂上的权势,兄弟你也有所耳闻,难道还怕杨大人护不住你我兄弟吗?”
不到万不得已,杨三財是不会选择硬来的。
毕竟他和朱先安无冤无仇的,他只想发財,发大財。
得罪了朱先安,得不了多少银子,反而会惹一身的麻烦。
毕竟很明显的,朱先安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还有很多人。
一般小家小户,可养不出朱先安这种气质和面相的贵人。
当今圣上求贤若渴,若知道自己將归土的海外汉人,而且还是大批有能力的汉人,给得罪了,导致这些人对大明朝廷离心离德。
他怕是要被其他检校,將皮给扒下来。
见朱先安有所意动,他趁热打铁道:“兄弟我也不多占,只需要六成利就好。”
六成?
朱先安愣住了,脖子都下意识伸长了。
六成!这么贪心?他怎么不直接把自己给活吃了?
他啥也不干,一张嘴就要六成?!!
如此厚顏无耻之徒,他只在后世的新闻里听过。
但著实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