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平衡复杂利益的决策艺术(2/2)
张居正看著冯保离去的背影,目光闪烁,眸底的担忧在此刻不加掩饰,希望皇帝真会以大局为重,不要掀起太大的波澜,也希望冯保能拎得清,但张居正也明白,一但掌握过权力,便再也不会轻易放弃,纵观史书,寧死不交权的例子比比皆是。
……
午讲之后,朱翊钧没有回乾清宫用膳,而是直接去了慈寧宫,他准备和李太后一同用膳,这自也是近快拉近关係的办法。
隨著朱翊钧到了慈寧宫,李太后听到皇帝要同她一起用膳,这是许久都未曾有过的事了,李太后心中自是泛起柔情,尤其用膳期间朱翊钧全然是伺候她这个母亲的角色,这让李太后更加欢喜,他的儿子,大明皇帝,真的长大了。
午膳过后,朱翊钧不顾李太后推辞,给李太后捏肩,
这时的李太后,心內欢喜,但却仍不忘扮演一位严母,“皇帝如此,莫非是今日课业完成的不好,故而来討我的欢心?!”
朱翊钧自是坚定的否决,“娘,子臣岂会如此?!娘儘管检查子臣的课业便是,若子臣有错处,但凭娘惩罚。”
见皇帝如此自信,李太后兴致盎然,“皇帝且说说田叔烧案吧!”
在李太后声音落下后,朱翊钧当即背诵出来原文核心,“梁王刺杀大臣,汉景帝派田叔查案。田叔返程途中焚毁罪证,稟告:杀梁王则汉法不行,赦梁王则太后伤身。
景帝採纳其策,告知太后:梁王无罪,罪在属下,化解危机。”
原文核心背诵出后,朱翊钧继续道,“田叔看透景帝核心诉求是,稳固皇权而非伸张正义,烧毁罪证既避免与太后衝突,又通过替罪羊方案维护法理顏面。司马光藉此强调:决策需在利益夹缝中寻找最优解。
而此正是全局观下的妥协智慧。
竇太后保梁王性命后主动让步,景帝默许削藩推进。各方明晰自身利益边际,避免零和博弈。
此为权力结构的动態平衡。
田叔烧案,实在是平衡复杂利益的决策艺术。”
相比於四书五经,朱翊钧对於资自通鑑是真爱,制度权威需以坚守铸就,复杂利益需以全局视角拆解,而人性弱点——如对尊重的渴求、对理想的偏执——方是驾驭组织的深层密码。
读《通鑑》非为权术,实为在混沌中看清系统运行的齿轮。
隨著朱翊钧的话音落下,李太后对於朱翊钧的课业还是满意的,更关键是皇帝语音之中那澎湃的自信,沉稳、从容!如此才该是帝王该有的气度,皇帝如今的变化確实很大。
但只是如此,李太后似乎仍旧不满意,“那皇帝呢?平衡上的艺术,可否有自己的心得?!”
当听到李太后这般提问,朱翊钧心中的高兴的,因为他早已经准备好了,就等著李太后这么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