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朱高燧:这些人心眼子全用在我身上了是吧?(1/2)
“这他娘的老二,居然还跟我玩心眼子,真是缺德开门到家了!”
朱高燧气呼呼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胸膛都在起伏,整个人都久久不能平復。
一旁的孟贤见状,也是被嚇了一大跳,这是他第一次见朱高燧当眾发这么大的火。
“殿下,切勿生气,气著自己就不好了。
汉王这事,做得確实不怎么地道,要不我们將这事告诉皇上,让皇上给我们做主?”
“孟贤,你脑袋这么大,里面装的都是浆糊吗?这事你还要我去找皇帝?
这个宝钞就是皇帝发行的,皇帝都是这么用的,你让我去找他,这是去让他做主还是去找他挨骂的?”
看著孟贤脑袋一怂,朱高燧也懒得去看,气呼呼的坐在椅子上。
这次他发这么大的火,就是因为朱高煦答应给他的十万两银子。
这笔钱已经送过来了,还是直接送到了他府上,不过不是白银,而是他看著就皱眉的宝钞,大明宝钞。
朱高燧头疼的就是这个,十万两宝钞,和十万两银子,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他还记得清清楚楚,朱高煦说的就是十万两银,是银!
结果送过来的却是宝钞,真是把他给气著了。
自从洪武八年开始,朱元璋弄出了大明宝钞,就一直无限印刷发放,就连官吏的俸禄,都在用宝钞代替。
关键宝钞这玩意朝廷只负责印与发,不回收。
朝廷可以用宝钞支付出去,但谁要是想要將宝钞支付给朝廷,那乐子可就大了。
而这玩意只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值钱,后面一直到现在,这大明宝钞印刷发放了不知道多少,大明宝钞贬值得完全不成样子。
而是在市场,主流流通的是铜钱,至於白银,流通的並不多。
世人皆知明朝后期白银从外面流入,大明之內的白银流通才多起来的,但谁又知道,这个时期白银根本不是大明官方的货幣,朱棣其实是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的。
直到明朝中期,其实节点在隆庆年间,当时內阁首辅高拱提出:钱法朝议夕更,迄无成说。请一从民便,勿多为制以乱人耳目。
那个时候市场的白银经济已经稳固,铜钱小眾,宝钞崩盘,白银才逐渐开始成为官方承认货幣。
民间交易,要么用宝钞,要么用铜钱,宝钞与铜钱才是朝廷承认的货幣,白银与黄金其实本身不是钱,而是商品。
而朝廷一直主推的货幣,其实就是宝钞。
可在这些年的时间,宝钞越发贬值,铜钱不足以支撑许多交易,市场选择了白银作为中坚货幣,这是这些,朝廷也是默许的。
而在这期间,朱棣限制了金、银矿的开採,导致大明流通的白银、黄金其实並不多,而这也进一步导致了白银的市场货幣地位进一步提升。
这些他也是才知道的,以前谁知道这些?
如今在市场上,银子比宝钞更受欢迎。
同样是钱,白银人人都收,但宝钞嘛,外面基本都不想收。
所以现在就有这么一个尷尬的场景,朝廷以宝钞与铜钱为承认的官方货幣,但根本无法在市场上平稳运行,反而白银混得风生水起。
这也就导致,如今朱高煦给他的十万宝钞,其实压根就没法当做十万两银在外面购置他所需要的物资。
而且这个宝钞他还没法发给他下面的人,不然就是坑自己人。
本身他去交趾,就需要自己的根基与班底,他即便捨得钱,但要是將这个宝钞发下去,效果虽然不至於没有,但绝对大打折扣。
白银的稳定性,其实满朝都知道,朱棣知道,朱高煦也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