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道袍(2/2)
故而,在李斯看来,扶苏多半遭到了禁足的惩罚。
此事若是换做其他人来,哪怕他有一百条命也不够砍的。
旋即,只见李斯將內心纷乱的想法尽皆压下,看向案牘上堆积的竹简,暗自鬆了一口气:
“长公子没来的这段时间,老夫应该可以轻鬆一些了。”
正如先前所说,为了培养扶苏的治国能力,皇帝特意下詔,允许扶苏去章台宫观政。
此举,无异於是在传递一个信號——皇帝十分看重长公子扶苏,甚至开始为他铺路。
等到嬴政故去,扶苏就是大秦的下一任皇帝!
而在观政的这段时间里,无论颳风还是下雨,扶苏都雷打不动,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一开始,李斯还对此颇为欣慰,认为等將来扶苏即位后,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但时间一长,他的身体就有点熬不住了。
作为大秦的左丞相,他总不可能比扶苏来的还要晚吧,若是传出去,岂不是有损他李斯的名声?
同理,下值的时候,扶苏没走,丞相府里的官吏们也不好意思走。
谁也不想在这位未来可能继承皇帝位的长公子面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懈怠。
除了丞相府以外,御史府以及其余七卿的官署也是如此,哪怕公务已经处理完毕,他们也不愿意熄灯。
为的就是在扶苏这位长公子的面前,多表现表现。
就在这时,只听右丞相冯去疾的声音响起,將李斯重新拉回到现实:
“这里是各地送来的有关焚书一事的公文,你看看吧!”
“嗯。”
李斯闻言,从冯去疾的手中接过送来的竹简,细细瀏览起来。
毕竟,焚书是一项大工程,其中牵扯眾多。
烧哪些书、烧多少、以及窝藏书籍的人又该如何处置,这些问题,都需要由他这个焚书的发起者来处理。
处理手上公文的间隙,李斯思绪翻飞,此时的他,想到了自己曾经的挚友淳于越。
早年间,二人曾一同游学,关係甚好。
李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何淳于越会坚持那套已经被证明行不通的分封制。
昔日周文武王大肆分封子弟,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拱卫周室。
然而其分封的这些诸侯,隨著时间的推移,关係愈发疏远,彼此之间仇怨不断。
他们不仅没有拱卫周室,反而互相征伐,使周天子顏面扫地。
再后来,隨著各国征伐愈发频繁,诸侯、卿大夫僭越礼乐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此为礼崩乐坏。
百姓也因为连年的战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在李斯看来,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可合一国之力为公器,既为公器,即可做到令出一门,从而杜绝诸侯割据的隱患。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周王朝的覆辙,使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为什么就是想不明白呢,既然如此,就別怪我不顾及过往情分了……”
李斯想到这里,脸上闪过一丝恨铁不成钢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