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不识抬举(1/2)
洪武九年时,文华殿主要为太子议政场所,参会者以中书省、六部重臣及东宫讲师为主。
朱元璋选择这里开会,到会的文官看到宋濂,那並不奇怪,但是,他们却发现,在宋濂的身后,竟然还站著一个非常年轻的后生,虽然看著一股书卷气,但是,穿的却是平民衣裳。
这一下,他们就都惊讶了。
皇帝和太子还没到,一个中年人从前头走到了宋濂面前,笑著问道:“宋承旨,你身后这位是何人啊?”
宋濂一听,连忙恭敬行礼道:“回丞相,他乃下官弟子,姓方,名孝孺,字希直。”
此时的朝堂上,左丞相空缺,胡惟庸是右丞相,是中书省的实际掌权人。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站在宋濂面前这个,自然是当下唯一丞相胡惟庸了。
他看到方孝孺在宋濂的要求下向自己行礼,只是点点头,上下打量了下之后,转头问宋濂道:“你这弟子为何穿这一身衣裳,还未入仕?”
方孝孺的年龄只有十九岁,要说入仕当官,其实也还算早。
除此之外,宋濂更是知道,自己这个弟子,怕是已入帝眼,便恭敬回答胡惟庸道:“丞相英明,此子还需多加教导才行。”
“哈哈!”胡惟庸一听,当即哈哈一笑道,“宋承旨真是谦虚了!谁不知道宋承旨乃一代名儒,你的弟子,又会差到哪里去?”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说到这里,他看到宋濂想说话的样子,便毫不犹豫地先开口,抢先又说道:“这样,等会本官向陛下举荐你这弟子,定然能出仕为官,如何?”
这个时候,已经停了科举,当官的来源,都是荐举制。胡惟庸是什么身份,寻常人要想得到胡惟庸的举荐,光是有钱都不一定能行。
因此,他主动开口,表示要举荐宋濂的弟子为官,那绝对是给了很大的面子了。要是换了一般人,肯定感激涕零!
胡惟庸举荐为官,不但是肯定能当官,並且以后就算是胡惟庸的宰相门下了,在朝堂上有靠山,官场上就能顺风顺水!
然而,宋濂听到胡惟庸这话之后,却是想也不想,当即拒绝道:“多谢丞相美意,下官这弟子,还要多加教导,暂时不想出仕!”
这么明著拒绝,胡惟庸脸上的笑意,顿时一下僵硬在那里。
宋濂的名气大,平日里也不和谁交往,胡惟庸就是想拉拢他,利用他的名气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他所有。这次看到宋濂带著弟子出现,如果没有皇帝事先准许,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他不在意这个叫方孝孺的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就想著顺手举荐,一是可以让宋濂承他的人情,以后能为他所用;二是举荐的话,估计也会合皇帝的心意。
要不然,以他的身份,又怎么可能会主动提这个事情。
结果没想到,竟然被直接拒绝了!
他本来就主持中书省三年,已经是大权在握。特別是这段时间来,皇帝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对他更为倚重,绝大部分奏章都让他来处置,因此,他算是正志得意满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