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让人震惊的阅卷(2/2)
“你这样胡来,连专科线都危险了!你让我…让我怎么办?我们…我们以后…”
她说不下去了,仿佛预见了天各一方、渐行渐远的未来,巨大的失落和委屈淹没了她。
楚楠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看著眼前哭得梨带雨的女孩,听著她那些未曾宣之於口却已昭然若揭的心意,他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情感。
他伸出手,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覆在陈雨桐放在桌面的那只手上。
少女的手微凉,带著泪水的湿意,轻轻一颤,却没有抽开。
“雨桐,”
楚楠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相信我。我真的没有胡来。我答应你,我一定会考上和你一样的城市。”
他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甚至,是同一所学校。”
陈雨桐抬起泪眼朦朧的脸,看著楚楠眼中那前所未有的篤定和认真,那眼神深处仿佛有星辰在燃烧。
她的心猛地一跳,抽噎声渐渐止住,只剩下长长的睫毛上还掛著晶莹的泪珠,呆呆地看著他。
理智告诉她这绝不可能,可楚楠此刻的眼神和语气,却带著一种奇异的魔力,让她心底那点微弱的希望之火,又顽强地燃烧了起来。
“…真的?”
她带著浓重的鼻音,小声问。
“真的。”
楚楠点头,眼神没有丝毫动摇。
两人没有再说话,沉默在奶茶的甜香和冷气的嘶嘶声中蔓延。
陈雨桐低头小口喝著奶盖,偶尔偷偷抬眼看看楚楠,眼神复杂,有委屈,有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安抚后的、小心翼翼的希冀。
楚楠则望向窗外熙攘的街道,眼神深邃。
他知道,要让这份希冀变成现实,他需要时间,需要那个必將到来的分数。
接下来的二十天,对绝大多数高考生而言,是狂欢与空虚交织的漫长假期。
网吧爆满,峡谷里充斥著刚刚解放的高三学子们亢奋的吶喊。
驾校的教练车被一群晒得黝黑的年轻人占据,空气中瀰漫著离合器的焦糊味和新手的紧张。
旅游景点也多了许多结伴而行的年轻面孔,带著考后的轻鬆和对未来的憧憬。
楚楠却像个异类。
他婉拒了所有同学聚会的邀请,没有加入峡谷征战的大军,也没有计划任何远行。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或者泡在市图书馆。
他翻阅著远超高中范畴的数学、物理、工程类书籍,那些复杂深奥的公式、模型、理论,如同天书般晦涩难懂。
他眉头紧锁,眼神专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
“系统…只有在『权威考试』环境下才能激活知识灌注…”
楚楠合上一本厚厚的《高等量子力学导论》,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中默念。
“高考结束了,短期內,哪里还有这种级別的『考试』?”
他尝试在网上搜索一些知名大学的在线课程结业考试,或者国际性的学科竞赛报名信息,但要么门槛太高需要推荐,要么时间还早,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甚至翻出了几本《五年奥赛三年模擬》,试图模擬竞赛环境,但系统毫无反应。
“看来,只有等高考成绩出来…”
楚楠望著窗外炽烈的阳光,眼神冷静而锐利:
“一个足够震撼的成绩,才是撬开下一扇『知识之门』的钥匙。”
他需要名望,需要被认可,需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平台。
高考,只是他获取知识、积累资本的第一步。
他像一头蛰伏的猎豹,看似平静,却隨时准备著扑向下一个猎物。
更高级別的“考场”。
与此同时,在远离临川市喧囂的省级高考阅卷中心,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堆积。
巨大的机房內,空调开得很足,只有键盘敲击声和滑鼠点击声匯成一片低沉的嗡鸣。数千名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端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扫描后清晰的高考试捲图像。他们神情专注,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在面前的评分系统上打下一个个分数。
语文阅卷组,资深组长老张正例行抽查试卷。他点开一份隨机分配的作文,准备快速瀏览一下立意和结构。
目光扫过標题。
《论“变”与“守”——以知识为锚,驭时代之浪》,老张的眉头就微微挑了一下。
这立意…有点意思,跳出了个人成长的小格局。
接著看下去:
开篇引经据典,气势不凡。
正文以史为鑑,剖析“变”与“守”的辩证,层层递进。
核心观点直指“知识”为时代变革的基石和文明守护的锚链,格局宏大!
结尾竟隱隱呼应了前阵子那场诡异的“黯星”天象,升华到人类文明存续的高度?!
老张阅卷二十多年,批改过无数优秀作文,但这一篇…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论证的严密、语言的凝练、还是格局的宏大,都堪称惊才绝艷!
这绝不是普通高三学生能写出来的!他几乎是屏住呼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后背竟惊出了一层薄汗!
“满分!这必须是满分!”老张激动地一拍桌子,声音都有些发颤,立刻在评分系统里打下了那个代表著极致完美的“60”!同时,他毫不犹豫地点击了“推荐满分標杆卷”的按钮!这份作文,值得所有阅卷老师学习!
几乎是同一时间,数学阅卷组的核心专家组正陷入一片死寂的震惊之中。
他们面前的大屏幕上,正显示著最后一道压轴题的解答。这道涉及“卡塔兰-戴森常数猜想”变式的难题,全省能做全对的凤毛麟角。而眼前这份答卷…
解题步骤清晰、逻辑严密、答案完美,这已经是满分水准。
但最让他们这些浸淫数学多年的教授们头皮发麻的是,在某个关键的推导环节,这个考生使用了一种极其精妙、甚至带著点天马行空意味的数学工具进行转化,其思路之奇诡、对那个未解难题核心难点的理解之深刻,隱约透露出一种…超越高中,甚至超越大学本科范畴的洞察力!
仿佛他不仅仅是在解这道题,而是在以一种更高的视角审视著题目背后的数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