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高海阔,任我逍遥(2/2)
……
此刻的应天府,奉天殿內,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朱元璋端坐龙椅,面沉似水,那双曾洞察无数人心险恶的眼睛,此刻燃烧著熊熊怒火。
殿下跪著一群瑟瑟发抖的官员,为首的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混帐东西!”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案,上面的奏摺被震得跳了起来,“代王失踪月余,你们锦衣卫號称耳目遍天下,竟连个人影都找不到!朕养你们何用?”
蒋瓛將头磕得砰砰作响:“臣罪该万死!臣已派出所有精锐,沿途追查,只是……只是代王殿下行踪诡秘,似乎早有预谋,沿途並未留下太多痕跡。”
“预谋?”朱元璋怒极反笑,“好一个预谋!朕的儿子,在咱们大明失踪了!蒋瓛,你这个指挥使也不必干了,贬为镇抚使,戴罪立功!三个月內,若是再找不到代王,朕要你的脑袋!”
“臣…遵旨!”蒋瓛声音发颤,已然是被嚇傻了。
他知道,这次是真的触怒龙顏了。
朱元璋余怒未消,目光扫过殿下其他官员:“传朕旨意,南方各布政使司、府、州、县,一体协查!尤其是福建、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给朕一寸一寸地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有官员懈怠推諉,一律严惩不贷!”
“遵旨!”眾臣齐声应道,心中无不叫苦。
这代王殿下究竟是去了哪里,竟惹得陛下如此震怒,这下整个南方官场都要不得安寧了。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南方。
当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送到琼州府衙时,知府秦达捧著那份措辞严厉的圣旨,只觉得手脚冰凉。
他连忙请来了海南卫指挥使陈旭共同商议。
后堂之內,秦达愁眉苦脸地將圣旨递给陈旭:“陈指挥,你看这可如何是好?代王殿下千金之躯,若是在咱们琼州地界有个三长两短,你我二人这顶乌纱帽怕是保不住了,甚至连项上人头都……”
陈旭是个粗獷的武人,但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
他接过圣旨草草看了一遍,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大海捞针一般,从何查起?”
两人相对无言,皆是一脸的苦涩。
琼州孤悬海外,地广人稀,黎峒眾多,官府的控制力本就有限,更何况还要找一个刻意隱藏行踪的亲王。
半晌,秦达嘆了口气,他更有可能是从福建或广东沿海直接出海,另寻他处。”
陈旭眼睛一亮:“王知府言之有理!这圣旨是要我们协查,我们自然要尽力。我看,不如我们一方面张榜安民,命各县严加盘查过往可疑人等;另一方面,派遣些人手,重点在沿海各处码头、渔村象徵性地搜查一番,做足表面文章。如此,既对朝廷有了交代,也不至於真箇大海捞针,劳民伤財。”
秦达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也只好如此了。你我二人將搜查的文书、塘报做得详尽些,及时上报,表明我等已尽心尽力。至於结果……那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只是这心里,总有些七上八下的,生怕哪里出了紕漏。”
陈旭也是心有戚戚焉:“谁说不是呢。只盼这位代王殿下吉人天相,早日被其他地方的同僚寻到,我等也好早日脱离这苦海。”
两人计议已定,各自唉声嘆气地去布置不情不愿的搜查事宜。
他们心中都清楚,这不过是敷衍了事,以求自保。
只求这场风波儘快过去,莫要真的牵连到自己。
与此同时,一道道催促的命令如同雪片般飞向南方沿海的各个州府,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应天府为中心,缓缓张开。
无数的官差、兵丁、眼线被动员起来,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搜寻。
然而,他们搜寻的目光,大多还聚焦在大陆的港口与通衢要道之上,谁又能想到,那条他们苦苦追寻的“大鱼”,早已悄然跃入了更为广阔的深海。
一时间,无数的塘报、驛马如同雪片般飞向各地州府,又带著各地官员的惶恐与信誓旦旦的保证,层层上报。
只是,他们搜寻的方向,註定是南辕北辙。
自打代王朱桂在长沙城墙上留下那句“天高海阔,任我逍遥”的墨宝,又故布疑阵,引得锦衣卫在长江沿线扑了个空后,这位大明朝最不安分的王爷,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
金陵城,皇宫大內。
朱元璋面沉似水,龙袍下的手指紧紧攥著一份奏报。
奏报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官员的搜寻结果,核心內容却只有一个——查无此人。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朱元璋將奏报狠狠掷在地上,殿內侍立的太监宫女们嚇得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
蒋瓛跪在殿下,头几乎要埋进地砖里。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皇帝的鹰犬,这次他却连根鹰毛都没叼回来。
长江沿线的布控不可谓不严密,各州府的盘查不可谓不仔细,甚至连沿海的渔村都派人摸排了数遍,可朱桂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了无痕跡。
“蒋瓛,”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朕给你一月时间,找不到代王,你就提头来见!”
“臣……遵旨!”蒋瓛的声音沙哑乾涩,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朱桂心思縝密,行事诡譎,既然能从长沙城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又岂会轻易留下线索?
他甚至怀疑,朱桂或许早已不在大明疆土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