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震惊!当今皇子竟然做这种事!(2/2)
泉州刺桐港,商船云集,人声鼎沸。
代王府的管事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指著身后一排排形容猥琐、身材矮小的倭人奴隶,用极具煽动性的嗓音高声吆喝著: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上好的倭国劳力,吃苦耐劳!二两银子一个青壮,三两银子能挑走俩个头稍次的!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十个还送一个,多买多送啦!”
这个价格,对於见惯了奴僕买卖的本地士绅而言,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善举”。
要知道,在大明朝,一个因灾荒或罪责而被卖为奴的成年男丁,身价至少在十两到十五两白银之间,而且往往还带著各种麻烦。
而代王府发卖的这些倭奴,不仅价格低到令人髮指,不到市价的五分之一,而且来源“乾净”,都是海外抓来的俘虏,用起来毫无后顾之忧。
巨大的价格优势瞬间引爆了积压已久的劳动力需求,一场前所未有的购买狂潮席捲了整个东南沿海。
福建武夷山下的茶园主人陈有福,揣著钱袋子挤在人群里,眼睛放光。
他仔细盘算著,往年春茶採摘时节,僱佣短工的开销就是一笔巨款,而且那些本地人还多有怠工耍滑的。
他一咬牙,挤到台前,指著一群看起来还算结实的倭奴,豪气地一挥手:“五十个!我全要了!”
他心里美滋滋地盘算著,这点钱,还不够他往年僱工开销的一半。
“这些倭奴虽说看著跟猴儿似的,但听说干活倒是肯卖死力气,这买卖,划算!”
江南的丝绸巨贾钱万三更是派来了大掌柜,直接下了两百人的大订单。
“我那几个繅丝作坊正愁人手不足,本地女工工钱又高,这些倭人女子正好派上用场。”掌柜的一边清点人数,一边对旁人炫耀道:“东家说了,这些人就是两条腿的牲口,能干活就行,死了也不心疼。”
这股风潮甚至蔓延到了普通的中农富户。
他们几家合力,也能凑出几两银子,买上一个倭奴回家,从此便能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
原本只能自己下地的劳作,现在变成了监督別人劳作,这种身份上的跃迁,让他们欣喜若狂。
奴隶贸易的烈火烹油之势,为朱桂带来源源不断的財富。
短短两个月,超过五万名倭人奴隶被成功售出,为代王府的金库带来了近十万两白银的惊人收入。
而朱桂並未將这笔钱囤积起来,而是立刻將其投入到另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中——招募移民。
一时间,从两广到闽浙,到处都张贴著代王府的招募告示,上面用最诱人的词句描绘著琼州府的景象:
“海外天堂,琼州宝地!田地肥沃,四季如春!代王殿下仁德爱民,凡迁居者,分田分房,免赋三年,更有人均五百文安家之资!”
对於那些在官府苛捐杂税、地主层层盘剥和连年天灾中苦苦挣扎的內地百姓而言,这无异於天籟之音。
许多走投无路的家庭,怀揣著对新生活的最后一点希望,变卖了仅有的家当,携家带口,踏上了南迁的漫漫长路。
两个月內,近万名大明百姓被朱桂成功吸引,渡过海峡,在琼州落地生根,极大地充实了这片土地上汉人的人口基数。
朱桂的领地,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得繁荣而充满生机。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如此规模浩大、明目张胆的人口贩卖活动,很快便超越了地方官府能够遮掩的范畴。
一份份措辞惊骇的奏报,如同雪片一般从东南沿海飞向京师,最终匯集到了都察院的案头。
御史们被奏报中描述的景象所震惊,他们无法相信,当今天下,竟有皇子敢行此等骇人听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