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这岂不是要开歷史的倒车?(2/2)
朱桂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不慌不忙地说道:“黄大人误会了。儿臣所说的奴隶,並非指我大明子民,而是那些周边的夷狄番邦。比如倭寇、南洋各岛的土著、以及一些犯上作乱的叛逆之徒。这些人本就不是我华夏子民,让他们为我大明效力,有何不可?”
黄淮听了这话,神色稍稍缓和,但依然坚持反对:“即使如此,也不能开此先例啊!殿下,您可曾想过,若是允许百姓豢养奴隶,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到那时,我大明的根本——农民,岂不是要成为那些富商大户的奴隶?”
这话问得很尖锐,直击要害。朱桂却胸有成竹地回答:“黄大人此言差矣。您可知道,歷朝歷代到了末期,都会出现百姓卖儿卖女的情况,甚至有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卖身为奴。与其到那时被迫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制度设计上提前防范呢?”
朱桂停顿了一下,让自己的话在大殿中迴响,然后继续说道:“儿臣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严格区分华夏子民与外邦夷狄,我大明子民绝不可为奴,违者严惩不贷。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防止有人利用制度漏洞剥削百姓。最后,通过税收和其他手段,確保財富不会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听到这里,一些大臣开始若有所思。朱桂见状,知道时机已到,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奏本:“父皇,儿臣早已想好了完整的方案,请父皇过目。”
太子朱標接过奏本,双手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奏本,仔细翻阅起来。
起初他还皱著眉头,显得有些怀疑,但隨著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
这份奏本足足有几十页,朱桂在上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设想。
他提出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华夏子民居於最高等级,享受完整的公民权利;归化的夷狄次之,可以通过服役、纳税等方式逐步提升地位;而那些战俘、罪犯等则处於最低等级,作为奴隶为社会提供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朱桂在奏本中详细设计了各种保护措施: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定期检查奴隶的待遇;规定奴隶的基本权利,包括不得任意杀害、必须提供基本的食物和住所等;甚至还设计了奴隶获得自由的途径,比如服役满一定年限、立功表现等。
朱元璋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头称讚。
他心中暗想,这小子不仅有治国的天赋,连制度设计都如此周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看完奏本后,朱元璋並没有立刻表態,而是將奏本递给了太子朱標:“標儿,你也看看老十三的想法。”
朱標接过奏本,认真阅读起来。
作为太子,他的眼光和见识都不一般,很快就看出了这个制度设计的精妙之处。
这不仅能够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够增加国家税收,甚至可以作为对外征伐的一种激励措施。
奏本在群臣中传阅了整整半个时辰,每个看过的大臣都神色复杂。
原本他们以为朱桂只是一时兴起的胡言乱语,没想到这小子竟然有如此完整而周密的考虑。
黄淮看完奏本后,神色明显发生了变化。
他缓缓站起身来,对朱桂拱手说道:“代王殿下,老夫刚才言辞激烈,还请殿下见谅。看了殿下的完整方案,老夫认为此举確实有其可取之处。既能解决我大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教化那些夷狄番邦,让他们为我华夏文明服务,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