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物理学报(2/2)
张阳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仿佛做了什么坏事儿。
“你小子……哼哼哼,这次可是要出名了啊!
黄-张定理……嘖嘖嘖,我搞了这么多年科研,也没证明出一条定理来啊。”
万主任见张阳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情,无奈的指了指这货。
“毕竟您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应用物理,如果您主攻的是理论物理方向,那早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张阳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顺便捧了一把万主任。
万主任摇了摇头,並没有接下这句马屁。
“我自己的情况我很清楚,不论是理论物理还是应用物理,我的天赋都很有限,华夏的未来还是要看你们。”
“嗯。”
张阳坚定的点了点头。
《物理学报》编辑办公室
编辑刘浪日常点开投稿邮箱挨个看了起来。
“非线性撕裂模的时间演化猜想证明?”
作为国內国內物理学领域的顶刊,每天收到的各种声称自己证明了某某猜想的投稿不计其数。
隨手点开投稿人信息。
“张阳?清大?”
清大的名头让刘浪稍微认真了一点,点开附件研究了起来。
作为《物理学报》的编辑,虽然算不得专业的科研人员,但是对物理学相关的內容也是相当了解的,不过面对张阳的论文时还是有些不太够。
“嗯……这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复杂系统耦合模型,看起来很精密。”
虽然刘浪看不懂具体的模型原理和证明过程,但是不影响他判断大概的真实性。
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刘浪接了杯水后打算一口气看完这篇论文。
“实验数据也很完整。”
论文的完整度出乎刘浪的预料,这应该不是第一次写论文的人能达到的完整度。
此时,这篇论文的真实性在刘浪心目中提升了一个档次。
手指在桌面上有规律的敲击著,刘浪开始思考起审稿人的人选。
“这篇论文的主要內容还是更偏向理论一些,还是先找两名理论物理方向的特约审稿人吧!”
《物理学报》的审稿流程採取的是匿名双盲审稿制度,每篇通过编辑初筛的稿件都会由至少两名匿名审稿人进行评审。
而匿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將会成为主编和副主编终审时的主要依据。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报》的审稿邀请?”
一头白髮但是精神矍鑠的王金昌院士看到邮件上的標题后,轻轻拿起放在桌子上的老镜。
王院士戴上老镜后仔细看了一眼论文標题,原本微微眯著的眼睛闪过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作为国內理论物理方向的顶尖学者,王院士对这些相关的猜想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不仅曾经研究过非线性撕裂模的时间演化猜想,甚至还提出过相关的假说。
快速瀏览了一遍前面的概述后,王院士迅速进入到正题,如何解决非线性耦合效应的解析困境才是王院士此刻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