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贞观魔影,已死之人(1/2)
贞观元年。
太祖李渊退位,由太子李世民继位,李世民在建国初立下汗马功劳,打下大半江山,唐朝一统天下之后,李世民成为当之无愧的太子,算是史上难得的政权平稳交接。
李世民继位当日,据时人记载,天下出现“天再旦”异象,流星雨划过夜空,天象从黑夜瞬间变为白日。
时人惊异之,认为是皇帝身怀天命,有冥冥中的神灵庇佑。
此后,世界格局似乎发生变化。
由於隋末战乱,不少人口徙至漠北以游牧为生,至唐朝建立之初,已形成由裴氏、罗氏、史氏、刘氏率领的草原十八部,这些人与中原同为汉人,却有著不同的组织方式,成了王朝的心腹大患。
高原势力隨之崛起。
唐朝建立,周围又恢復了群狼环伺的局面。
不过这次不是胡人的主场,而是不同文明的汉人內战,但此种更危险,因为草原上的胡人不再野蛮,而是拥有更高效组织制度、与中原技术相同的汉人。
双方差距拉到最小,为中原带来的威胁更大,但唐朝武德充沛,暂时能压制这些边疆不服管教的势力。
贞观九年,吐谷浑叛乱,草原十八部入寇。
长安城,未央宫。
三十多岁的李世民正当壮年,他坐在御园中的凉亭,捧著诗书静读。
一美貌妇人带著孩子餵养池塘中的金鱼,这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俗名观音婢。
长子李承乾出落成翩翩美少年,其余兄弟正处於淘气的年纪,他好不容易摆出兄长的作风,却被这帮调皮捣蛋的傢伙气得直跺脚。
“父皇,雉奴他不听话!”李承乾气得上前告状。
“隨他去吧,你跟小孩子计较什么。”李世民笑著摆手,“承乾,过来。”
李世民拿出边疆交来的公文,说:“承乾,吐谷浑叛乱,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自然杀光他们,將吐谷浑设为郡县,如此方能永绝后患。”李承乾不暇思索答道。
“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治国不是一昧杀人,你要看成本……”
李世民耐心教导儿子。
他作为当世最强的武將兼权力最大的帝王,看待事物的眼光超越普通人。
吐谷浑要打,但不能倾尽全力。
天下就像是四处漏水的木桶,皇帝与百官则负责堵住窟窿,如果在一处窟窿用尽全力,其他窟窿必然漏水。
李承乾似懂非懂。
时间渐渐到了傍晚,李世民忽感有些疲惫,便让皇后带孩子们离开。
他独自一人来到身边。
夜幕渐深,湖面倒映漫天金霞。
“大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李世民將美酒倒入湖中,纪念年少时如朝阳一般的兄长。
他的兄长便是唐王世子李建成,李建成为人温和,颇得弟弟敬重。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晋阳起兵之时,李建成於河东秘密结交豪杰,並协助父亲反击隋廷,无论是武功还是文治,都颇有建树,李世民在这位兄长身上学到了很多,更是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可惜天不遂人愿,兄长被封为唐王世子的第二年战死沙场,甚至连尸体都未曾留下。
今日是兄长战死沙场的忌日。
每年李世民都会独自祭奠。
他站在湖边良久。
忽然,不远处传来喧譁。
李世民眉头一皱,本以为是不懂规矩的宫人打闹,而后却听出不对劲。
“嗯?”
只见不远处火光冲天,宫人的喧譁变成惨叫。
天空高高飞著一物。
李世民定眼一看,那是一头巨大的怪物,翼展三丈,羽似黑铁,中间的身躯竟是覆盖黑羽的人身,长相是长著鸟嘴的人面。
鹰人並非没有灵智的怪物,眼中露出凶残的光芒,翅膀震动之间,射出一道道风刃,绞杀下方的凡人。
“哪来的怪物?”李世惊奇,他征战沙场多年,未曾见过此类魔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