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庆功宴与暗流涌动(1/2)
洛杉磯国际机场,国际到达大厅。
里昂靠在接机口的栏杆上,墨镜遮住了大半张脸,但紧绷的下頜线还是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
他提前两天结束了和安妮那种心照不宣的“休假模式”,找了个“处理《死神来了》后期事务以及庆功宴筹备”的藉口,搬回了自己的公寓。
安妮並没有无理取闹,还俏皮地眨眼回答:“好哦~庆功宴玩得开心!”
甚至语气甚是轻鬆。
这种过於通透的反应,反而让里昂心里那点微妙的愧疚感像细针一样轻轻刺了一下。
她太聪明,聪明到把所有的情绪都妥帖地收好。
这反而比哭闹更让人难以招架。
......
广播响起,来自东京的航班终於落地。
人流开始涌出。
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看到了她。
斯嘉丽·詹森。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似乎並没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疲惫的痕跡。
她戴著一顶黑色的棒球帽,压低了帽檐,但那头標誌性的金髮还是从耳侧滑落几缕。
简单的白色t恤搭配牛仔裤,外面隨意套了件黑色皮衣,身姿挺拔,步履间带著急切。
101看书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s??.???超讚 全手打无错站
她也一眼就看到了他。
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所有刻意维持的酷劲瞬间瓦解,她几乎是拖著隨身的小行李箱,小跑著冲了过来,完全无视了周围可能存在的镜头或目光。
“里昂!”
她扑进他怀里,手臂环住他的脖子,力量大得差点让他后退一步。
一股混合著淡淡香水味以及她本身气息的味道涌入鼻腔。
“嘿,慢点。”里昂失笑,下意识地揽住她的腰,稳住两人。
墨镜在拥抱中歪斜,他索性摘了下来。
斯嘉丽抬起头,帽檐抵著他的胸口,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灿烂的笑容,眼底带著显而易见的思念:“想我没?”
“你说呢?”里昂低头,在她额头上快速吻了一下,动作自然却带著周围人群注视下的一丝克制。
公眾场合,他始终记得保持分寸。
斯嘉丽显然不满意这种蜻蜓点水,但她只是皱了皱鼻子,更紧地抱了他一下,然后才鬆开,转而挽住他的手臂,身体大半重量靠在他身上:
“累死了……东京的雨就没停过,索菲亚最后几天简直是在用眼神谋杀我……不过,总算熬过来了。”
她絮絮叨叨地开始抱怨剧组最后的磨人,抱怨飞机餐难吃,
语气里带著只有在他面前才会流露的、带著点撒娇的依赖感。
里昂安静地听著,偶尔附和一两句,手臂承受著她的重量,
一种熟悉的的暖意慢慢驱散了之前那点因安妮而起的浮躁。
在回去的车上,斯嘉丽的话匣子彻底打开。
她讲述著东京的见闻,模仿索菲亚·科波拉讲戏时纠结的表情,吐槽比尔·默瑞的冷笑话,说到最后自己先笑得东倒西歪。
里昂专注地开著车,嘴角始终带著笑意。
他能感觉到,这趟东京之行虽然辛苦,却让她沉淀了不少,那种表演上的困惑和挫败感似乎已经被一种更强的自信所取代。
她眼神里的光,更坚定了。
回到斯嘉丽租住的房子,门刚关上,所有的言语似乎都变得多余。
行李箱被隨意踢到一边。
斯嘉背靠著门板,仰头看他,眼神炽热而直接,所有的旅途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了迫不及待。
里昂的手撑在她耳侧的门板上,低头吻了下去。
这个吻不再带有任何克制,充满了分离后的思念和確认的意味。
斯嘉丽热情地回应著,手指插入他脑后的短髮间,將他拉得更近。
从门厅到客厅,再到臥室,衣物凌乱地散落一地。
窗外的阳光被厚重的窗帘隔绝,室內只剩下若隱若现的声音。
......
所有的算计、权衡、左右为难,在情感衝击下,暂时被拋到了脑后。
至少在这一刻,他是完全属於她的。而她,也是。
……
两个小时后。
斯嘉丽蜷缩在里昂怀里,手指无意识地把玩著他胸前的项炼坠子,声音带著沙哑:
“《电锯》的最终票房数据,我后来听说了……太嚇人了,里昂。“
“將近一亿一千万?而且成本才那么点?”
“嗯,”里昂的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抚摸著她的后背,感受著皮肤的细腻,
“福克斯赚翻了。还有哈维·米尔克现在估计睡觉都能笑醒。”
“你呢?”斯嘉丽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著他,“你赚了多少?是不是成小富翁了?”
里昂勾了勾嘴角:“我只有工会的分成。不过至少接下来一段时间,不用为钱发愁了。”
他省略了具体数字,但那笔钱確实足够让他底气十足。
近13:1的投资回报比,即使他只是占据很小的一部分收益分成,也已是极为可观的数字。
“真好……”斯嘉丽重新趴回他胸口,语气里带著由衷的为他高兴,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我就知道你能行。从《午夜尖叫》开始就知道。”
她停顿了一下,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语气变得稍微有点微妙:
“庆功宴……会很热闹吧?听说很多大人物都会去。”
“嗯,福克斯做东,场面肯定不会小。”里昂语气平淡,
“艾伦和萝拉的意思,是想趁机把我正式推出去。”
斯嘉丽沉默了几秒,忽然轻声问:“那……安妮·海瑟薇会去吗?”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里昂抚摸她后背的手停顿了半秒,隨即又恢復如常,语气听不出任何波澜:
“她不是《电锯》剧组的,名单上没有她。”
“哦。”斯嘉丽应了一声,没再继续追问,只是將脸更深地埋进他的颈窝,呼吸温热地拂过他的皮肤。
里昂知道她未必全信,但她选择了不再深究。
这种默契的迴避,某种程度上,维持了此刻难得的平静和温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