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宣传地狱及试映影评(1/2)
《死神来了》內部预映会那声石破天惊的“fuck!”余音还没在福克斯大楼里完全散去,宣发部门的钞票就砸向了漂亮国的每一个角落。
一夜之间,里昂、安妮,还有剧组那帮主要演员,发现自己痛並快乐著。
日程表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里昂与安妮开始出现在各种杂誌封面上。
《娱乐周刊》把他俩写得光鲜亮丽,標题是“好莱坞新任死神与他的繆斯”;
《好莱坞报导者》则更高级一些,“里昂·唐纳森:重塑恐怖美学的顛覆者”;
甚至青少年杂誌把安妮单独拎出来,封面上她笑得像朵向日葵,標题是“《死神来了》里活到最后的女孩教你如何预感危险!”
里昂当时差点把咖啡喷出来。
而各种通告也是一个接著一个。
从清晨的新闻节目到深夜的脱口秀,他俩像赶场子一样穿梭在各个摄影棚。
里昂在《早安美国》里一本正经地解释“死亡设计的概念”,
在《深夜秀》里需要接住主持人各种无厘头的梗,像“所以下次我刮鬍子的时候得小心点,对吧?”。
还得在《mtv电影奖》的预热节目上对著镜头假装被绿幕嚇尿。
安妮主要负责甜美和尖叫,在《吉米秀》上重现几个电影里的惊恐表情,就能引发台下观眾母性泛滥的惊呼。
更多的是《死神来了》主要演员的集体活动。
一帮人乌泱泱地挤进电台直播间,或者像菜市场一样吵吵闹闹;
或者並排坐在《首映》杂誌的镜头前,假装其乐融融。
托尼·托德只要用他那低音炮嗓子念一段电影台词,就能让现场气温骤降十度。
阿曼达·达特曼则负责微笑,完美延续她角色的傻白甜。
用里昂的话说:“这感觉就像同时和十个人约会,还得记住每个人喜欢什么,累得都快抽筋了。”
里昂和安妮,在公眾面前,是“亚歷克斯与克莱尔”,眼神交流都得经过公关团队审核。
但一旦钻进保姆车、回到酒店房间那厚重的门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肾上腺素还没退潮,疲惫却像潮水般涌来。
这时候,一个默契的拥抱,一个不需要言语的眼神,或者仅仅是共享一片披萨、吐槽一下某个主持人愚蠢的问题,都成了最好的减压阀。
安妮会没形象地瘫在沙发上,哀嚎著:
“我的脸笑僵了!里昂老师,当明星怎么这么累啊!”
里昂则会把她拉过来,手指力道恰到好处地按著她僵硬的肩膀,嘴上还不忘刻薄:
“知足吧,克莱尔小姐。多少人想这么累还没机会呢。嘴角再上扬点,明天《人物》杂誌还等著拍你的完美笑容呢。”
“去你的!”安妮会笑著用抱枕砸他,然后顺势靠在他怀里。
这种短暂的温存,成了高强度宣传期里唯一的快乐。
顺著《死神来了》终版最终完成,试映会终於来了。
这次台下坐的不再是福克斯探照灯的高管和工作人员,而是真正毒舌影评人,还有被隨机抽中的幸运观眾。
在眾多身影中,有一个略显臃肿、戴著黑框眼镜、表情严肃的中年男人格外引人注目
——罗杰·艾伯特,全美最具影响力、以犀利的洞察力和毫不留情的批评著称的影评人之一,
还有他身边的搭档吉恩·西斯克尔的“拇指评分”能轻易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
——
灯光暗下前,艾伯特拿出他標誌性的小笔记本和笔,神情冷静。
电影开始。亚歷克斯在候机厅惊醒。
艾伯特的身体微微前倾,笔尖悬在笔记本上,但没有落下。
当托德被咖啡泼了一身时,他几不可查地摇了摇头,似乎在说“低级的惊嚇”。
——
然而,隨著飞机起飞,第一个不祥的顛簸传来,艾伯特前倾的幅度更大了。
笔尖轻轻点了一下纸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