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城外但见白骨露, 十年基业起荒芜(2/2)
绝不能像挑选牲口一样,只挑走有用的人,而对剩下的绝望视而不见。
去他妈的精挑细选!
那份只招募少年的告示,仿佛烙铁般烫手。
刘奚最终將其揉成一团,直接丟掉,然后重新写了一份招工令。
他让刘阳找了块显眼的木板,郑重地贴了上去。
刘阳大声念了出来:
“监造所因器用修造,试募工徒、护作杂役。凡年十二以上、五十以下,皆可来试。试毕无论用否,皆给一日口粮。”
“另,大量採购艾草,干者为佳,按斤付粮。”
布告栏前,聚集著一群面黄肌瘦的流民。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麻木地靠在墙根下,眼神空洞,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洛阳城里的告示,十张里有九张是要抓人或者加税,与他们这些朝不保夕的人无关。
告示念完了,人群却像一潭死水,只有几个人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怀疑。
“真的假的?官府的告示,不会又是骗人的吧?”
“就是,上回那个徵发民夫的,说管饭,结果去了就被皮鞭抽著干活,连口稀的都喝不上。”
“试工还给口粮?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议论声中,充满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没有一个人上前。
刘奚看著眼前这番景象,並不意外。
他朗声道:“我知道大家信不过官府。空口白话,谁都会说。”
“今天,我刘奚把话放在这里。凡是愿意来我监造所一试的,现在上前,在这纸上报个名字,按个手印,就算登记。”
他顿了顿,指向身后早已准备好的几个大箩筐。
周广宗一把掀开盖布,露出里面烤得金黄油亮的胡饼。
浓郁的麦香瞬间钻入所有人的鼻孔,引得一片喉结滚动。
刘奚指著那香气四溢的胡饼,一字一句地说道。
“登记者,立取胡饼两个,先垫垫肚子!这胡饼,就是我监造所的信物。”
人群骚动起来,眼神里的麻木被渴望取代,但依然没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们害怕这是个陷阱。
就在这僵持的时刻,一个抱著孩子的瘦弱妇人,犹豫了许久,终於咬著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她的孩子已经饿得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为了孩子,她愿意赌上一次。
她颤颤巍巍地走到桌前,用发抖的声音报上名字,然后在文书上按下了自己脏兮兮的手印。
“好。”
刘奚点了点头。
周广宗立刻从箩筐里抓出两个温热的胡饼,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妇人的怀里。
妇人捧著那两个沉甸甸、散发著诱人香气的胡饼,整个人都愣住了。
“是真的!他真的给了!”人群中有人失声喊道。
“不是骗人的!”
这个看得见、摸得著、闻得到的现实,像一块巨石砸入死水,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
怀疑和犹豫在食物的香气面前土崩瓦解。
人群骚动起来,无数双麻木的眼睛里,终於透出了一丝光亮。
刘奚、周广宗和刘阳三人,就在木板旁设下一张破旧的桌子,开始了登记。
来一个人,就送上一份胡饼。
一个下午,前来应试的人络绎不绝。
结果正如刘奚所料。
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是身强力壮的汉子,早已被豪门搜刮一空。
留下来的老弱,他们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一些编织、缝补的零碎手工活。
周广宗看著眼前这些面黄肌瘦前来登记的人,有些发愁。
“郎君,这些人怕是干不了什么重活啊。”
刘奚却显得很平静。他看著眼前这张长长的名单,心中早已有了盘算。
他要做的,本就是以工代賑。
这些人虽然没有力气,但他们有手,有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刘奚有很多想法,关键在於如何一步步实施。
这个小小的监造所,便是他撬动这个时代的支点。
在他的规划中,监造所未来的业务將分为三大板块。
首先是满足尚书台的需求。
这是他的立身之本,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桐油墨、改良纸张、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这些都是他站稳脚跟东西。
其次是开发奢侈品。
文具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奢侈品。
他可以设计出更精美的笔、墨、纸、砚,甚至是带有收藏价值的文房四宝套装,专门卖给那些追求风雅的世家大族。
这不仅能为他带来巨额的利润,更能通过这些载体,潜移默化地传播知识。
而他心中最重要,也最隱秘的规划,则是针对军用器材的改良。
从更坚固耐用的行军帐篷,到標准化生產的箭矢,再到可以快速拆装的攻城器械。
他要让这个小小的监造所,成为军队无法忽视的存在。
要用技术,换取在这乱世中最宝贵的权力,来自军方的认可与支持。
而这三个宏大的板块,都需要人力。
这些流民,他们或许无法抡动铁锤,拉开硬弓。
但他们可以进行分拣、编织、研磨等精细却耗时的活计。
就像那张告示上写的,大量收购艾草,既是给了流民一条最简单的生路,也是在为未来製作驱虫药包、或是充当帐篷填充物储备原料。
刘奚的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慈善。
他是要將这些被时代拋弃的劳动力,重新组织起来,用最基础的工作。
一边救济他们的生命,一边为自己那庞大的蓝图,打下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