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长驱直入平胡虏,竹简刀笔立新军(2/2)
清查中,刘奚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些所谓的胡人里面,竟有不少原本是汉人。
他们只是为了逃避朝廷的苛捐杂税,或躲避战乱,才逃进山里投靠胡人部落,时间久了,渐渐胡化。
对於这些人,刘奚的政策,远比对待真正的胡人,要严厉得多。
必须要恢復汉人的风俗,无论是衣袍还是髮型。
为了震慑其他人,他命士卒抓来一个最为顽固胡化汉人。
不经审问,直接拖到了所有同类人的面前。
“鏘”的一声,环首刀出鞘。
在眾人惊恐的注视下,一颗人头,冲天而起。
温热的鲜血,喷溅在最前排几人的脸上。
其他人嚇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哭喊著愿意重新做回汉人。
这些重新觉醒的汉人,成了刘奚扩军的主力。
这些人比起胡人还是靠谱的多,何况骑术和箭法还都不错。
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现在从头开始培养一个骑兵,至少要数年的功夫。
当然刘奚这些行为,已经不能说是死罪了,就算重活十世,脑袋都不够砍的。
私自武装千人、劫掠整个山区、强行收编胡人部落、擅自改变户籍身份……
但刘奚心中清楚,所谓的晋朝法度,很快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乱世,马上就要来了。
就在今年,刘渊就会在离石正式起兵反晋,从此拉开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序幕。
他不清楚司马越到底怎么打贏司马颖的,但是既然后面刘渊能够立国,就说明司马越肯定贏得不轻鬆。
现在抢先一步布局,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刘奚仔细算了一下,经过这番整合,自己麾下大概有了八百多人的可用之兵。
按照军制,两百人为一曲,四百人一部,八百人一校,自己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尉。
领头的架构还是变化不大,只是多了一个薛亢。
至於辅兵嘛,自然不算在这里面。
满编的军队加上超额的辅兵,还有可以额外调遣的羯人和豪族部曲,说是尉。
搁汉末都可以找个小郡,称將军以自娱了。
若不是洛阳没做完的事情太多,而河东这地方太差,刘奚还真想这么干。
手下真正的核心,还是薛家的部曲和自己从洛阳带来的禁军老兵。
至於其他豪族借来的部曲,按照约定,大部分都要还回去。
有了这个规模的队伍,刘奚心心念念的专业辅兵部队,也可以开始组建了。
工兵、輜重兵、医护兵……
些在正规军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兵种,现在终於有足够的人手来配置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晋军出征,核心都是世兵,然后辅以大部分的胡人义从,还有抓来的流民。
这是从汉代继承来的“好习惯”,之前的朝廷一方面依赖胡人的武力,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缺乏有效控制。
也正是这样的战斗方式,才让胡人一步步侵蚀到了內地腹心。
他们先是以僱佣军身份参战,接著要求赏赐土地,然后索要官职封爵,最终乾脆拥兵自重,反客为主。
刘奚深刻认识到这种军制的致命缺陷。
无论如何,核心军队都必须是不折不扣的汉人,指挥权也必须牢牢掌握在汉人手中。
当然,如果有胡人在战场上流血够多。
比如那个叫石熊的羯人大汉,在攻打匈奴营寨时独自砍杀了十几个敌人,身上被砍了七八刀还在死战,这样的勇士倒是让刘奚记忆深刻。
像这种真正用命拼出来的功劳,他的后代未来或许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位。
皮氏县衙之內,王卓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合眼了,眼眶深陷,鬍鬚凌乱。
小院里,到处都是他来回踱步留下的脚印。
派进山的军队,如同泥牛入海,数日过去,竟连一个回来报信的人都没有。
王松、呼延朗、皇甫燕……所有他派出去的心腹,都断了音讯,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山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卓越想越心慌,手心里全是冷汗。
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再等等。
王延行事,向来稳妥。
山中道路崎嶇,耽搁几日,再正常不过。
可这个念头,连他自己都骗不过去。
另一种更可怕的可能,像毒蛇一样,噬咬著他的內心:万一刘奚没死呢?
王卓想到自己扣下大军、勾结匈奴的阳谋。一旦败露他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城外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嘈杂声。
王卓心中一喜,难道是王延得胜归来了?
他连忙快步衝出大堂,登上城楼向外眺望。
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望不到头的庞大队伍,就像一条黑色的巨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最前方是数不清的牛羊,黑压压的一片匯成海洋。
牛羊群的后面,是上千名被粗绳拴成一长串的胡人俘虏,正麻木地挪动著脚步。
当看清这一切时,王卓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倖,被冻成了冰渣。
而在那支庞大队伍的最前方,一个身影,格外刺眼。
那人骑著一匹神骏的枣红色战马,腰间悬著一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宝剑。
是刘奚!
王卓扶著冰冷的城垛,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