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昔日封侯沦草寇,今朝亡命望关中(2/2)
一个得到了功名,一个得到了实利,皆大欢喜。
但是崔毅分量太轻,单靠他一人的军报,未必能在洛阳掀起足够大的波澜。
刘奚还需要一个更有分量的盟友。
下一个目標,是安邑的卫氏。
他要请卫氏,也在这份军报上,联署其名。
再走一走裴氏的路子,有了河东太守和本地前二大族的三重背书,
这份平叛大功,才算真正做得滴水不漏。
到那时便可藉此功劳,再为自己,向东海王討一个分量更重的武官职位。
蛋糕做的大,让这个躺平太守多吃几口没关係。
哪怕,只是一个虚衔而已。
这就是此前积累的名声,该得到回报的时候了。
不要小看虚衔,等到秩序崩塌的时候,前朝的虚衔也是很值钱的。
为什么汉末,那么多人都要求朝廷给自己封个正牌的太守將军。
哪怕是自表,都要做做样子。
接下来刘奚打算北上,去寻找那位陈到的后人,此人唤作陈述。
刘奚觉得这趟收穫已经够多了。
接下来找到陈述,自己安排好了河东的事情,就可以回洛阳了。
河东郡边缘,一座破庙。
庙外是一匹神骏异常的黑马,正不安地刨著蹄子。
庙內篝火摇曳,映著一根几乎有三人高的夸张马槊,和靠在马槊旁的一对叔侄。
男子名李矩,字世回,年方三十五。
他坐在火边,英武的面容上带著几分憔悴。
这个曾经的將军,如今却只能棲身於这荒山破庙之中。
李矩出身平阳郡,少时便显露出过人的胆识与才华。
在乡中他是眾多少年的首领,每有爭斗,必推李矩为主。
及长以才干被举为县吏,后得梁王司马肜赏识,擢为牙门將。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心怀报国之志。
永寧二年,氐人齐万年反叛关中,朝廷大军征討,李矩隨军出征。
在那场血战中,他手持这根马槊,衝锋陷阵,斩敌无数。
一战之后,他被封为平阳督护、东明亭侯,前程似锦。
一个寒门,靠著武功封侯,这是什么概念?
说是小关羽不为过啊。
然而恩主梁王司马肜一死,他便成了无根的浮萍。
“梁王在时,朝中尚有人为我等说话。“李矩望著跳跃的火焰,声音有些苦涩。
“如今东海王得势,新任平阳太守宋抽乃东海王心腹。我这个梁王旧部,自然成了眼中钉。”
身旁的少年郭诵,是他的外甥,年不过二十,却已颇有几分英气。
他愤愤不平地说道:“那宋胄为了安插自己的亲信吴畿,竟敢对阿舅下手!阿舅战功赫赫,怎能受此屈辱?”
李矩摇了摇头,“功勋?在这乱世之中,功勋又算得了什么?我已经称病退让,將督护之职让给了吴畿,可他们仍不肯罢休。”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怒火:“那吴畿生怕我东山再起,竟派刺客夜袭我府。若非我警觉,今夜恐怕已是一具冷尸。”
一夜之间,功勋卓著的將军,成了亡命天涯的逃犯。
李矩想不通,自己本来在平阳当都护当的好好的。
结果宋抽一来上任,立马安排自己的人接管军权。
李矩直接退让装病,结果宋抽还是不肯放过自己。
只能一路南下,来到河东躲避追杀。
“阿舅,我等还要在此躲藏到几时?”郭诵问道。
李矩沉思良久,终於说道。
“平阳是回不去了。宋胄与吴畿不会容我活路,我等在此地只有死路一条。”
“那我们去何处?”
“去关中。“李矩的眼中,突然闪著锐利的光。
“我曾在那里征战,熟悉地形。关中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低沉。
“天下將乱,诸王爭雄。关中处於四战之地,必是兵家必爭。乱世之中,正是我等武人建功立业之时。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到关中另闢天地。”
郭诵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
“可阿舅,关中如今是河间王司马顒的地盘。我等若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李矩伸手,轻轻拍了拍身旁那冰冷沉重的马槊。
“羊入虎口?”
“我李世回,一生杀胡无数,何曾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