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玉帐春风传笑语,铁衣秋霜磨锋芒(2/2)
“你乃千金之躯,何必去冒这个险?”
“是啊。”莫延年也劝道。
“不如郎君留在洛阳,由我与赵辰护送向先生北上。如此即便有变,我等亦可护得先生周全。”
刘奚摇了摇头。
“叔公本在乡野,与世无爭。是我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污名,才强邀他出山,入了这洛阳的泥潭之中。”
他站起身,走到眾人面前。
“若不是我,他还在向家庄打铁。就算叔公有意避世,以他的名气,隨便找个大郡当一主簿,为一长史都绰绰有余,却屈居我麾下,当一个小小的尚方丞。我不在洛阳,是他为我奔走,操劳少府之事。”
他看著周广宗和莫延年。
“我若不去,便是让叔公一人,去替我挡这明枪暗箭。此事我意已决。”
刘奚没有再多解释,而是开始下达命令。
“右军曲长,赵辰。”
赵辰出列,抱拳:“末將在。”
因为在河东屡屡立下战功,赵辰已经被提拔为了曲长,管理整整两百人。
“门尉,周广宗。”
周广宗出列,声如洪钟:“末將在!”
门尉,也就是负责守卫中军的官职。
属於刘奚的亲兵,也负责管理旗帜仪仗。
刘奚看著二人:“你二人,各点五十精骑,一人三马,备好甲冑,隨我同行。”
“喏!”二人齐声得令。
“主簿,莫延年。”
那昔日的老卒,如今已换上了一身袍服。
他沉稳出列:“在。”
“你留下,协同薛氏部曲,守好试弩棚。此地是我等根基,不容有失。”
刘奚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若真有变故,凭你一人断难抵挡,到那时不必死守。你可持我信物,去投奔度支曹的荀蕤荀郎官,他府中尚有数百部曲可用。”
“郎君放心。”莫延年郑重地回道。
“尉史,刘阳。”
刘阳,神情肃穆地出列。
尉史,掌文案、簿籍、奏报和法令执行,乃是都尉的副手。
作为刘奚的堂弟,他出任此职,最是合適。
刘奚看著眼前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堂弟,將最重要的的命令,交给了他。
“你负责与河东李矩將军的一切文书往来。若洛阳有变,立刻以最快速度,通报於他。”
他看著刘阳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
“若半个月內,我还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荀郎官那里也守不住的话。立刻带著营中所有人,去与李矩將军匯合。这洛阳的基业,不要也罢。人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喏!”
眾人皆已退下。
空旷的营帐里,只剩下刘奚一人,和跳动的烛火。
他突然觉得有些恍惚。
这半年来,在洛阳城里,他周旋於公卿之间。
算计著生意,和那些士人清谈,搞著一些不痛不痒的小动作。
就是是在河东,上千胡人和几十万大军比起来,也都是小打小闹罢了。
此刻刘奚突然明白,相比於真正的刀光剑影,生死搏杀,那些所谓的唇枪舌剑,是多么的温柔。
次日清晨,天色刚刚放亮。
整个试弩棚营地,却早已是一片繁忙。
只有磨刀石与钢铁摩擦的“沙沙”声,还有甲片碰撞的清脆声响。
刘奚亲自走在队列之中,挨个检查著每一个即將出征的士卒。
他从一名士卒手中,接过一柄环首刀,用指腹轻轻弹了弹锋刃。
“不够利。”他淡淡说道,“再磨。”
他又走到另一人面前,伸手扯了扯对方札甲上新换的皮绳,確认其足够坚韧。
马厩那边,一百匹精选出的战马,正在享受著它们出征前,最丰盛的一餐,掺了黑豆的精料。
按照刘奚的命令,每个出征的士卒,都背上了足足七日的乾粮。
周广宗有些不解:“郎君,此去朝歌,沿途皆有驛站兵营,何必……”
“有备无患。”刘奚打断了他。
所有准备,都已就绪。
一百名骑士,一人三马。
一匹主战,两匹副马,皆披掛整齐,驮著兵刃甲冑。
刘奚很清楚,以自己麾下这一百骑一人三马的机动力,急行军之下,数日便可抵达朝歌。
他心中自嘲一笑。事情,总是会超出预期。
一开始只想在洛阳,安安稳稳地赚钱,积蓄实力。
却莫名其妙地,被任命为度支校尉,管起了数万大军的粮草。
在这方面好不容易理出了些头绪,刚刚有点起色。
结果一纸调令,又要被裹挟著,去鄴城参与一场前途未卜的大战。
可不去,又不行。
而真正该急著去打仗的东海王司马越,还在那里,慢吞吞地等著百官去为他捧场。
想到此处,刘奚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就在他准备下令出发之时,营门口,却驶来了一辆华贵的马车。
车帘掀开,走下来的,竟是宋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