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大宋文魁,从神童方仲永开始 > 第十四章 投入进士科的怀抱

第十四章 投入进士科的怀抱(2/2)

目录
好书推荐: 吾非相,乃摄也 从绑定灵植到万法道祖 洪荒:师兄啊师兄,写日记就变强 假太监:从攻略皇后开始制霸天下 豪门爸妈被抢,奶团迷疯大佬全家 修炼一天抵百年,我肝成武圣 失业回乡,却加载了修仙系统 无敌了,怎么群友全是穿越者?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掏丧尸脑子后,我绑定了生子系统

这期间,不仅懈怠农业,又染上了吃喝嫖赌,反而欠下赌坊许多债务。

家中那三十亩自耕地也相继卖给了庄上族人以资抵债,日子一下便艰难起来,只能靠著母亲的针线活勉强维持生计。

就在方仲永十一岁那年,汴京城太学扩招“神童科”,凡十二岁以下神童者,由州一级保举,可入太学培养。

方仲永赫然在列!

如“西崑体”开创者杨亿、名相晏殊便是以“神童”之名入太学,而后培养成材的。

然而,如此天赐良机却在父亲的极力阻挠下,化为乌有。

方仲永被迫留在父亲身边,成为一株木訥的摇钱树。

树若无水则枯萎,更何况是人呢?

隨著时光流逝,他的天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著,求诗的人少了,父亲也愈发的暴躁,拳脚相待更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到被王安石所“难倒”,若非自己穿越而来,方仲永的命运只会在二十二岁那年,带著不尽的唏嘘与遗憾病死於简陋的茅屋內。

若非王安石有心留下一篇《伤仲永》,只怕这世间,又有谁能够记得曾经有一位北宋神童,名曰:方仲永呢?

不远处的蜜梨树被夜风吹得“沙沙”作响。

有树叶盘旋著来到方仲永身前,然后慢慢陷入泥土之中。

树叶的宿命是化作春泥,那我呢?

方仲永觉得,很有必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標,有了目標,便是有了动力,才能填平心头那股空虚感。

昨日,已確定要走科举这条道路,既如此,便是要力爭上游的,方仲永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標,便是能够顺利通过下一届科举的“解试”。

不过,方仲永並不清楚下一届科举何时开科。

眼下的他正处於仁宗朝前期,科举还未改制,开科年限尚不固定,“权停贡举”更如家常便饭,仁宗时期冗员严重,甚至出现长达五、六年停科的情况。

朝廷会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需要,下达“权停贡举”的詔令。

说白了,便是不缺人才的时候便停科,缺人才的时候则才会开“恩科”。

眼下的大宋,州学、县学在地方州县尚未全面普及,因而,教育之事多由私塾来主导。

当下的科举並不与学歷绑定,无论官学还是私塾,只要通过资格审查与保举,便能参加考试。

换句话说,方仲永只需在吴家私塾苦读並等待朝廷开科,届时由吴家出面担保,便能在开科时到抚州参加“解试”。

而科举改制之前,“解试”与“会试”又分明经科与进士科。

明经科在此时仍是未独立的科目,是五经科、九经科等诸科的泛指。

明经科以经义、墨义为主,侧重於经学记忆与理解,故而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毕竟,三十岁前,是记忆力最佳的年龄,此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进士科则以诗赋、策、论为主,侧重於文学天赋、政治洞察力与思辨能力,故而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毕竟,岁数越大,阅歷越丰富,说白了,便是多受社会毒打,看事更加全面,策论答辩自然比年轻人更显优势。

两科相比,从考试难度上来看,歷来的明经科要易於进士科许多。

但对於方仲永而言,选择进士科反而更具优势。

其一,诗赋这块,抄就完事了,一个苏东坡便是够用了。

其二,自己前世为法学硕士,拥有三十余年的人生阅歷,又因尊崇王安石,故而对北宋的改革与变法有过深入探究,论与策反而成为自己的优势所在。

其三,明经科多考经义问答与填空式默写,其知识面涵盖十分广泛,涵盖大经:《礼记》《左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周易》《尚书》《公羊传》《穀梁传》。

加上之北宋新增的《论语》《孝经》《开元礼》等,还有各个朝代名儒大贤们的註疏,哪怕原主记忆力远超常人,不苦背个三年五载休想与这个时代的妖孽天才们比默写与背诵。

因而,方仲永决定投入进士科的怀抱。

目录
新书推荐: 斗罗:武魂帝皇腰带,天道代言人 大医逆袭:逆袭20年? 面目 识文 反骨仔:打倒紫川秀,抢夺流风霜 重生2008:回到县城卖体彩 巨星之路从表演绝活开始 综网:从速刷打灰开始的战斗天选 让你替父从军,你却成了将军? 我与少年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