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錚錚大宋 > 第83章 三月末

第83章 三月末(1/2)

目录
好书推荐: 京圈魅魔太子爷?这谁还当舔狗啊 老包:老戴,你儿子怎么成科长了 大事不好,白莲花要引诱清冷仙君 全民:移动城市,资源百倍增幅! 奉天之上 什么鬼?我竟成了后悔文中的反派 幼崽心声被偷听,暴君渣爹宠翻天 唯一玩家,从杀鱼开始肝成救世主 看好了,能力是这样用的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次日,即三月二十八日,赵禎召集政事堂诸位相公,决定赴陕西主持编户齐民一事的人选。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高若訥整个人都麻了。

莫非这就叫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处心积虑想和宋庠一同把范仲淹赶到陕西去,结果最后这事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

“高相公意下如何?”

当官家一脸温和询问此事时,高若訥除了暗骂某个罪魁祸首,也只好违心地答应:“臣……愿赴陕西。”

从旁诸位相公表情各异,其中最为惹眼的当数范仲淹、庞籍、宋庠三人。

相较范仲淹似乎是想笑但又觉得不合时宜,庞籍倒有些羡慕高若訥,因为他其实也想主动请缨赴陕西主持此事,只是怕离京容易回来难,但若是能与赵暘一同前往陕西,后者那是肯定能把他带回京中的。

可惜他与赵暘的关係也就一般,彼此並不算熟络。

至於宋庠,他在权衡一番后怕也觉得这並非坏事,故没有替高若訥说话。

於是官家命知制誥擬詔,授高若訥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权差遣陕西经略招討安抚使,其中“权差遣”三字,代表此职位是临时且专门为编户齐民一事所设,事成之后便取消,毕竟陕西原本就有常置的经略安抚使。

而赵暘则被任为高若訥的副手,出任陕西经略招討安抚副使,並授予可指挥调动天武第五军的权限。

副使所握兵权竟比主使官还要大,歷来倒也罕见,不过放在赵暘身上,诸相公却也见怪不怪,哪怕是范仲淹,最近也逐渐適应了。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朝中,不少人暗暗嘲笑高若訥,毕竟谁都看得出来,赵暘主动举荐高若訥,纯粹就是觉得这傢伙容易拿捏,要不然,庞籍、韩琦,哪个不比高若訥更合適?说到底还是赵暘与庞籍、韩琦不熟,不敢贸然举荐,以免日后主、副职意见不合而僵持不下。

也有人暗中羡慕高若訥。

在这些人看来,此番高若訥赴陕西主持编户齐民一事,那是註定可以成功的,毕竟西夏即將面对辽国的进攻,分身无暇,不太可能从中作梗,因此即便陕西当地蕃民不满,那也仅仅只是当地蕃民的问题,宋国在陕西的兵力足以镇压,这不就是白捡的功劳么?

对於这些风言风语,高若訥也只能充耳不闻,同时暗暗安慰自己:再怎么说他如今也是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儘管不能长久,但也足以在他的资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日后未必不能再往上走一步。

毕竟谁都知道陈执中是如何继续保留有首相的职位,不就是唯命是从嘛,他高若訥也可以。

同日,来自两浙路临安的毕昇一家数口,终於在三司转运司的送护下抵达了汴京,一脸懵圈地前往工部本衙报导。

跟上回范纯礼的经歷差不多,毕昇一家几口也被工部本衙外那些天武第一军禁卫嚇了一跳,连忙取出誥身以及临安批发的敕碟,天武第一军第三指挥郑荣一瞧,立刻猜到毕昇一家乃是赵暘请来的,急忙派人稟告衙內。

不多时,赵暘便亲自出衙迎接,见衙外站著一个老头、四名中年男子、三个十来岁孩童以及数名妇人,心中也有些懵圈,试探问道:“在下赵暘,不知几位哪位是毕昇毕贤工?”

连说两遍,毕昇父子才听懂赵暘的汴京口音,隨即那名老头操持著临安口音惶惶不安道:“当不起贤工之称,小老儿正是毕昇。”

赵暘倒是能听懂临安口音,不禁睁大眼睛,毕竟在他记忆中,或者更確切说是书本中的形象,毕昇不过四五十岁,但今日亲眼所见他才发现,毕昇最起码六七十岁。

他又试探道:“可是开创胶泥活的毕贤工?”

“正是小老儿,但不敢妄称贤工。”毕昇连连摆手道。

確认无误,赵暘赶紧將毕昇一家请入衙內,请至他的案房內。

来到案房,吩咐衙內吏人奉茶,赵暘又请毕昇一家就坐,但由於毕昇一家足足十几口人,他案房內没有足够的座椅凳子,又吩咐人去搬来座椅板凳。

隨即,他既是告罪同样也是表达心跡道:“辛苦诸位千里迢迢从临安赶来汴京,在下赵暘,目前愧居工部郎中一职,之前听文通兄提及临安有贤工改良印刷法,自创胶泥活字术,故我奏请朝廷將贤工一家请至工部,未曾事先与贤工商量,万分抱歉。……希望两浙转运使及临安知州未曾强迫诸位。”

此时毕昇才知道眼前这位小郎君竟是工部郎中,嚇得连忙起身回礼,连连说道:“上官言重了,承蒙上官器重,小的父子感激还来不及,岂敢怪罪?”

赵暘只好又招呼毕昇就坐,交谈期间,毕昇也介绍了他的家人,包括老伴与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四个儿子,及四个儿媳妇和三个孙子,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

一家总共十三口,皆被两浙路转运使及临安知州弄到了汴京。

双方聊了片刻,沈遘亦带著弟弟沈辽闻讯而来,见到毕昇后笑道:“毕工,还记得沈某否?”

“咦?”毕昇眼眸中露出几许惊喜,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四人也如释重负。

原来,去年沈遘在临安城內购入毕昇用胶泥活字法印刷的书籍,觉得新奇有趣,便主动找到毕昇,双方就胶泥活字法交谈许久,包括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四兄弟,因此自是熟络。

有沈遘兄弟在场,毕昇父子几人看得出来轻鬆许多。

而赵暘也適宜地介绍沈遘:“文通兄,诸位应该不陌生,今年科举三元状元,当前任火药案案使,待我离京后,將代我出任技术司司使一职,日后毕工一家若有何需要,可以与文通兄商量。”

由於赵暘昨日回到工部衙门后,便已和范纯仁、沈遘、吕大防等人提及过准备前往陕西一事,引得眾人纷纷称讚,因此沈遘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范纯仁、沈遘、吕大防、钱公辅几人都希望与赵暘一同前往,哪怕是做个军中主簿也好,毕竟就像赵暘说的,此次赴陕西编户齐民,关係到日后宋国征討西夏,一眾进士自是一腔热血。

赵暘好说歹说才说服眾人,最后经眾人商量决定,由范纯仁、文同二人充当幕僚,陪同赵暘前往陕西。

本来赵暘有意叫范纯仁多陪伴父亲范仲淹,但拗不过范纯仁。

顺便一提,范纯仁的决定得到了他父亲范仲淹的极力赞同,也不知老范是不是觉得自己不方便此时前往陕西,於是就派儿子陪同赵暘前往。

但不可否认,有范纯仁陪伴,自然有利於赵暘结识甚至招揽范仲淹昔日的那些老部署,比如张亢、郭逵。

可惜赵暘最希望结识的狄青,目前在宋辽边界的真定路一带任职,短期间內应该是无缘得见了。

交谈期间,赵暘也曾试探毕昇父子是否改良与掌握除活字印刷术以外的技术,但试探的结果让他颇为遗憾,即毕昇父子仅掌握与印刷术相关的技术,並无其他发明,这令赵暘感到遗憾之余,亦破除了他心中一个迷信:即便青史留名的名匠,也未必事事精通。

至少就他看来,当了一辈子工匠的毕昇,在技术改良方面其实是不如龙图阁学士燕肃的,只不过毕昇改进的印刷术这个足以影响整个华夏文化进展的技术,故青史留名。

当然了,即便稍有遗憾,但毕昇父子的到来,亦有助於赵暘改变宋国国內受教育者的构成。

当前宋国,顶尖人才其实不少,这不今年科举又有一千三千多名进士之才步入仕途,这些人的才识就连赵暘也毫无把握能胜,但要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既要靠顶尖人才,也要靠大量的中下层。

別看宋国去年州试多达四十万考子,但这数量相较二千余万总人口根本不算什么,国內大多数人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想要促进宋国文化、科技领域的爆棚发展,教育普及是必须的,这一点赵暘与范仲淹不谋而合。

因此,毕昇父子改良的活字印刷术非常关键,它能极大降低书籍的价格,使知识不再成为豪门、寒门专属,哪怕是寻常百姓也买的起。

为此,赵暘已经做好准备与朝中文官、御史再干一架,毕竟后者多半是不希望他这么干的,这是阶级立场不同所导致的政见差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末日苟活?我选择提枪硬刚 火影宇智波,系统要我复兴千手 末世:美女多多,物资无限翻倍 从鬼灭开始诸天登神 斗罗:武魂鸣式,我能转移风险 文物唤醒系统:从修帐本开始 斗罗:收徒变强,开局截胡朱竹清 四合院:开局获得一象之力 明主 三角洲:我能将物资带到现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