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那可是冯牧呀!(两万字求订阅)(1/2)
第84章 那可是冯牧呀!(两万字求订阅)
聊完未来的关于报考的事情,政委又从桌子里面拿出来两堆文件,递给周旭说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陈勇和何静是这一期报名文艺学院的士兵,你帮我把这些资料递给他们两个吧!”
进入军校分为保送和报考两种类型。
当然军校一般来说也分为文艺学院和指挥官学院两个类型。
他们文艺兵报考的就是文艺学院,都是今年的五六月份开始考试。
报考军校和保送不一样,报考也是需要优秀表现的士兵和文艺兵才有推荐报考的资格的,陈勇和何静就是部队的佼佼者了,所以今年是推荐她们两人去考试的。
离开了办公室,走出来门外,周旭跑去了练舞厅,招招手叫来了何静和陈勇。
“陈勇和何静同志,这是你们俩的资料!”
何静和陈勇看了一眼,何静很激动的说道:“原来是文艺学院的事情,谢谢你了周旭同志。”
“你们俩还挺有缘的,我们团今年就推荐了你们俩。”周旭笑着说道。
他们报考的是解放军文艺学院,当年的莫言桑读的就是这个大学,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看后,觉得莫言很有才华,决定让他补考文化课,最终莫言被录取。
当然文艺兵首选就是这个学院,至于周旭主要还是想去国防大学,嘿嘿嘿!
“切!谁和他有缘”何静撇撇嘴。
陈勇问了句:“周旭同志,你呢?”
“我服役年限没有两年,今年才不到一年,所以办不了。”周旭无奈耸耸肩。
何静也说道:“那确实可惜了。不过你有一等功是能够保送的,你也不用担心啦。”
陈勇紧跟着点头。
——
《高山下的环》能够在国内爆火,有原因是,前面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面,陆陆续续报道了很多的相关的战事消息的。
于是关心政治的一群人,对于小说也比较感兴趣。
当然,不止如此,这篇小说能够火是很多因素造就,还有一个原因人物的设计足够讨喜。
无论是赵蒙生从原本的贪生怕死到铸就金身,还是靳开来的直爽、敢于进谏,又或者是梁三喜甘愿奉献、老实肯干的精神……
当然也有比较出彩的小配角,例如扛着火箭筒但是最后被打死的小bj,其实是雷神爷的儿子……
梁三喜的媳妇和母亲走路来部队,只为还钱。
这些一同造就了这一篇优秀的小说。
与此同时,还有就是军事小说的题材特性,毕竟军事、军旅题材的小说,本身就是因为宣传军队而产生的,当然还有反战的意味吧。
但是国内的军旅题材主要是为了宣传军队的文艺作品,《高山下环》作为优秀的军事题材的作品,有着足够通俗的故事,使得越来越多的大众读者开始对小说感兴趣。
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在慢慢发酵。
军事小说还有个瑕疵,就是文学性显然是缺陷,所以读者群体的反应比之文艺杂志更加激烈。
首先是在《京城日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国内数家地方报纸、杂志上面都出现了关于《高山下的环》的读后感和报道推荐。
这些报纸上面发声的大多都是非文学界的人士,但是他们对于小说的热爱是一点不低。
这一次也再一次带动了小说在国内的热销,星火燎原。
回到了创作室,周旭看着一篇篇报纸上面的好评。
周旭慢悠悠点头,他这几天还是比较关心的读者评论的,比如看到好评,就算是周旭心里也会开心一小会。
遇见差评的时候,周旭铁定也要跟着骂回去一番。
当然,发表的作品不可能全都是好评,毕竟人的喜好也不一定完全一样的。
那边的雷远生突然就是一声爆喝:“稳操!!这是tm……谁呀!?”
这么一声之后,一群人朝着雷远生看过去,只见到他手里拿着一份杂志,几人好奇问道:“你看到什么了,大喊大叫的?”
“我在《文艺报》上面发现了一篇关于小旭的文学评论!”雷远生拿起来《文艺报》!朝着几人说道:“你们看看这是谁?”
专业的文学评论大多发生在《文艺报》上面,这个杂志社是作协直辖的旗下,以周刊的形式发刊,也就是一周发表一期。
在文学评论界《文艺报》差不多相当于《人民文学》在文学界的地位,所以在《文艺报》上面出现了周旭作品的文学评论,确实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这是?”高如星定睛一看,此人赫然写着的是冯牧!
“冯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