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绣坊遇故人,祖绣线索现危机(1/2)
第二天一早,林砚揣著绣针和《苏氏藏物记》去了南巷。这里的房子大多空著,墙皮斑驳,院门上掛著“拆迁待办”的牌子,风一吹,墙角的野草沙沙响,显得格外冷清。
根据藏物记的描述,苏氏老绣坊在南巷中段,地基上曾有棵老桂树。林砚沿著巷子走,在一处塌了半边的院墙前停住——墙根下真有棵桂树,树干粗壮,枝叶却稀疏,应该是多年没养护了。
他推开虚掩的院门,里面长满了杂草,只有中间一块地方的草比较矮,像是有人来过。林砚蹲下来,用铲子扒开表层的土——下面是青灰色的砖,正是清代建筑常用的“金砖”,绣坊地基找到了!
他顺著地基的轮廓走,在西北角的砖缝里发现了块鬆动的砖。撬开一看,里面藏著个陶土罐,罐口用红布封著。林砚打开红布,里面是捲成筒状的丝绸,展开后,上面绣著幅“太湖渔歌图”——湖水用渐变蓝线绣成,渔船的木纹清晰可见,最绝的是渔翁的蓑衣,用“乱针”绣出了茅草的蓬鬆感,一看就是顶级苏绣技艺。
“这就是苏氏祖绣?”林砚刚想细看,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小伙子,你怎么找到这儿的?”
他猛地回头,看见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头髮白,手里拎著个竹篮,里面装著刚采的野菜。老太太的眼神很亮,盯著他手里的绣品,眼眶慢慢红了。
“您是……”林砚心里一紧。
“我叫苏桂兰,是苏氏的后人。”老太太嘆了口气,“这绣坊是我太奶奶开的,后来毁了,我守著这地基几十年,就怕有人来糟践东西。你手里的,是『苏氏祖绣』的残片,完整的祖绣记录著苏绣的『水色针法』,那是苏氏的看家本事,当年就是为了保护它,太奶奶才把藏物分了出去。”
林砚又惊又喜,赶紧把祖绣残片递过去:“苏婆婆,我是古籍修復师,偶然得到了苏氏的帐本和秘谱,想把藏物找回来,不让它落到文物贩子手里。”
苏婆婆接过残片,轻轻抚摸著绣线:“我知道,昨天有陌生人来问绣坊的位置,穿黑衣服,眼神阴沉沉的,我没敢说。他们要找的,就是完整的祖绣——有了祖绣,就能復原『水色针法』,到时候假的苏绣能卖高价,真的技艺反而会被毁掉。”
林砚心里一沉,刚想说话,系统突然弹出警告:【检测到危险信號!300米外有可疑车辆靠近,车內人员携带管制工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