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亮不是不能回应,而是不敢回应(2/2)
特別是这种关於势力扩张发展的战略级別的设想,那更是重中之重,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之前,孙权从未当眾阐述自己的未来想法,只是表示要整顿內务、报父仇,兵锋直指荆州,所做的事情也都是整顿內部,或者是转移矛盾到外部,並没有更多的长远的规划。
而现在,他第一次袒露自己对中原之地的渴望。
这在陆议、胡综、朱然等人看来,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在诸葛亮这个外人面前谈论这种事情,是不是有点不合適?
於是陆议连忙开口。
“將军,此事事关重大,是否应该更加谨慎的思量呢?”
孙权看了一眼陆议,又看了看朱然和胡综的面色,心下瞭然。
“伯言勿扰,我自有打算。”
孙权这么说了,陆议也不好多说。
诸葛亮看著这一幕,心中莫名的有些感慨。
感慨孙权的诚意。
这种事情,其实並不应该在自己这样一个尚未加入团队的外人面前袒露,但是孙权却愿意说出来,可见他的诚心诚意。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尚未加入这个团队之內,对於这一战略的重大与否並不在意。
他所以在意的,是孙权的志向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孙权既然当著他的面说了,那么,他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將军的志向的確远大,但是將军可知,刘镇南纵使失去江夏,也还有兵马数万,荆襄之地多听从刘镇南的號令,绝非孱弱,至於中原,司空曹操已据有中原,兵强马壮,奉天子以令诸侯,之前更击溃河北袁氏大军,兵锋正盛,將军欲与之抗衡否?”
孙权点了点头。
“先生所言不假,刘镇南虽然失去江夏,但依然占据荆州大部,还有数万兵马,但是在我看来,刘镇南已经不是强敌了,刘镇南掌握江夏,进可图庐江、丹阳,退可保荆襄之地,但若让权掌握了江夏,退可保扬州基业,进可图荆襄之地,攻守易势,刘镇南已经无法主动。
其麾下虽然还有数万兵马,但已经不是我军的对手,江夏一战,黄祖所部两万军队和三千战船全军覆没,蔡瑁所统领的两万援军和两千战船也被我军攻破大半,荆州马步军折损三成,水军折损七成,剩下的,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待我整顿江夏,整理军政,最迟明年,就能发起对南阳和南郡的行动,我扬州水师溯江而上,將荆州水师残兵击溃,则可切断荆南北之交通,届时荆北一鼓而下,荆南四郡难道能够长久抗衡吗?若以东西论,荆州命脉就在江夏,江夏不保,荆襄不存。”
说完,孙权又喝了一口饮料,润了润喉咙,继续开口。
“至於中原之地,司空曹操確实是强敌,也的確击败了袁氏大军,袁绍已经病死,三子爭位,互不统属,迟早会被曹操各个击破,但是袁氏四世三公,根基深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兼袁绍经营河北日久,曹操若要完全占据河北,还需数年之功。
依我看,最少还有三四年的时间,曹操无暇南顾,此时节我若能整顿荆扬二州,便能趁著曹操未完全平定袁氏之前,对其用兵,迫使其两路开战,不能专心进攻袁氏,两路用兵素来是兵家大忌,曹操全力以赴,我不及之,但若只是一半的兵马,我並不畏惧他。
届时,我会统领兵马渡江北上,先取淮南,掌控淮水两岸,稳固边防,再图谋徐州,徐州曾为曹操所屠,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徐州人多憎恨曹操,不甘受其统治,曹操亦不敢亲掌徐州,待我联合徐州豪杰,將曹操驱逐,亦非不可能,如此,则大事可图也!”
孙权说完,草庐之內,眾人都因为孙权的规划而沉默了。
且不说陆议、胡综和朱然如何设想,诸葛亮倒是真的为孙权的战略规划而感到惊讶。
他意识到,孙权並非是一个著眼於一隅之地的割据军阀,而是一个有眼光有格局的欲图爭夺天下的豪杰。
孙权有著非常清晰的战略规划,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环扣著一环,有著十分明確的递进思维。
有点意思了。
同样具备清晰的天下视野的诸葛亮顿时感觉自己好像遇到了同路人。
按照孙权的计划,夺取淮南,不能算难。
当前,庐江郡有一多半都在孙权的控制之下,甚至九江郡的一部分也在他的控制之下,如果在这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把九江郡和徐州广陵郡给拿下,据有淮南,则就真的具备了北上徐州、与曹操势力爭锋的可能。
另外,孙权对於徐州的判断也让诸葛亮很认同。
曹操当初进攻徐州,屠杀数十万人,以至於河水都无法流动,当地人畏惧曹操,但是畏惧中,潜藏著深深的恨意。
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重用徐州本地人陈登,令他为广陵太守,镇守江淮重地,生怕徐州被江东势力趁虚而入。
但是这並不代表徐州真心归附曹操,且江淮、江东之地有很多当初为了躲避曹操兵锋而南下的徐州籍宾旅寓居之士,其典型代表就是张昭、张紘、诸葛瑾等。
这些徐州本地豪族出身的士人因为那场大屠杀而多数对曹操怀有负面態度,並渴望回归家乡。
如果孙权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任用这批人,利用他们的社会关係网络,使徐州本地人里应外合,共同驱逐曹操势力,想要夺取徐州並非不可能。
如此,则孙权的大战略就真的成功了,他就真的可以和曹操爭锋中原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的。
这个大前提,才是诸葛亮真正感到犹豫不决的核心因素。
那就是——
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