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亮以为,此事万万不可(2/2)
秦汉有战国遗风,君臣之別没有后来那么的死板严苛,君主选择臣子的同时,臣子也在选择君主,双方相对,彼此都有迴旋的余地,也因此,一定意义上的互相尊重是必要的。
君臣相对而坐进行问对就是战国遗风的最好体现。
而诸葛亮摆出如此姿態,在孙权看来,就是要与他非常认真的探討一些问题的模样。
这难道不是一场简单的“答应或者不答应”的回答吗?
他感到好奇。
陆议、朱然和胡综乃至於周泰都被邀请到了客厅端坐,诸葛均也在一旁端坐倾听,使得这场“问对”更加正式了。
而诸葛亮开口第一句话,就让孙权知道情况並不简单。
“亮昨日询问將军,將以何名应对司空曹孟德,將军答,欲与刘豫州联手,共奉天子之衣带詔以討伐曹孟德,从而获得大义名分,此法虽有可取之处,但是亮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诸葛亮並没有立刻回应自己是否愿意接受孙权的招揽,而是就孙权提出来的战略性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
不单单是陆议等人,连诸葛均都觉得有些意外,没想到兄长开口第一句话,居然是对孙权的战略提出反对意见。
孙权挑了挑眉毛,对诸葛亮的这一句话感到意外,但他很快便意识到了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发出了询问。
“敢问先生,此事为何万万不可?袁本初曾与刘豫州一同奉衣带詔討伐曹孟德,虽然功败垂成,但是权並不认为自己会步上袁本初的后尘,权必將做好万全准备以应对曹孟德大军,还是说,先生认为以权的军力,无法对抗曹孟德?”
几道锐利的眼神刺向诸葛亮,但诸葛亮似乎毫不在意。
他轻摇羽扇,摇了摇头。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阵交锋,决定胜利和失败的因素都有很多,当初燕国破败,齐国强盛,乐毅依然可以统领破败之师大败强盛之师,几乎灭亡齐国,足可见未战而先言胜败是不可取的,亮从未如此设想过。”
“那么先生的意思是?”
“將军与袁本初是不同的。”
诸葛亮双目灼灼,直接盯著孙权,毫无躲闪之意。
“袁本初出身汝南袁氏,至袁本初自己,袁氏已经五世三公,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天下,几成王霸之业,掌控四州之地,手握数十万兵马,更被天子拜为朝廷大將军,统领天下兵马,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贵。
而將军虽占有两江之地、控制江水水道,兵不过十万,军號不过討逆將军,官职不过二千石,基业不过三代,与袁本初相比,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所以袁本初可以轻易將刘豫州收入麾下,而將军却办不到。
將军想要与刘豫州联合共討曹孟德,这的確是很好的策略,刘豫州目前在宛城驻军,兵不过数千,將不过关张赵,看似弱势,实则不是如此,將军是否忘记了,刘豫州不仅能征善战,也是目前大汉天下唯一的重號將军?”
诸葛亮这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孙权的眉头已经皱起,但是当他的话进入后半程的时候,孙权却恍然大悟,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这个大战略的最大漏洞、或者说是最大的命门之所在。
刘备的官职比自己高!
刘备的声望与社会地位也比自己高!
刘备是左將军,是正儿八经的重號將军。
而自己不过是一个討逆將军,一个杂號將军。
刘备虽然一直顛沛流离、没有一块属於自己的地盘,但是他的履歷真的很漂亮,数十年的南征北战虽然没给他带来地盘,却给他带去了偌大的声望和极高的社会地位。
孙权算准了实力差距,却忽视了刘备的官职和社会地位以及名望给他带去的诸多加成。
而这一点,被诸葛亮敏锐的察觉到了。
不单是孙权没有注意到,得知此事的陆议、朱然等人也没有注意到,偏偏是诸葛亮注意到了。
於是他们纷纷向诸葛亮投去了惊奇意外的眼神。
特別是陆议。
他素来对自己的智计能力颇为自信,而这种自信源自於他十三岁就挑起了陆氏家族重担的过往,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注意到了他没有注意到的角度,这让他感到有点挫败感。
这个诸葛孔明,好像真的不一般啊……
陆议更加认真地审视著诸葛亮,期待著诸葛亮接下来的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