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接纳爱尔兰群体(1/2)
爱尔兰民眾脸上的希冀难以掩盖,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份新的生计,以满足家庭开支,得以在旧金山苟活。
严格意义上来说,爱尔兰民眾来到美国不应该称之为移民,用逃难这两个字更贴切。
他们遭受英国殖民,遭遇马铃薯大饥荒,於是,他们逃离家乡,前往新的土地,以寻求心中想像出的那片净土。但是在这里,他们没能找到美国人传颂的自由,反而被苦难找上。
来美国之前,他们得吃苦,来美国之后,他们还得吃苦,那他们不特么白来了吗?
可如果让现如今生存在旧金山的大部分爱尔兰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定会表示还真不白来,因为,他们现在想吃苦都没地方吃了!
他们存在银行中的钱被匪帮抢走,银行宣布破產跑路;他们能做的铁路工作因信任危机停摆,失去收入来源。
现在,他们只能將希望寄託於一个德国青年身上。
当这位叫做斯文·海因里希的年轻人站在木箱上询问他们诉求的时候,心中怀著的那一丝希望迫切的令他们发出声音。
眼瞅著场面又要失控,斯文·海因里希立刻大喊道“安静,谁先闭嘴我让谁先说!”
眾人立刻安静下来,闭紧嘴巴,眼睛紧紧盯著斯文·海因里希,期望对方看自己一眼。
斯文指著一个面熟的男人,对方好像是买过他推销的牛仔裤“伙计,你来说!”
对方激动的险些跳起来,连忙道“先生,我想找一份工作。我失去了铁路上的工作,存在银行的积蓄也被匪帮洗劫。我已经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手中的美金只能维持三天的生活!”他的语气带著哀求和期望,希望得到垂青。
“好!”斯文示意他安静,然后指著人群中抱著孩子的那位妇女道“女士,你也是来找工作的?”
“是的先生!”这名爱尔兰妇女很紧张,说话磕磕绊绊,但她声音很大,解释自己当前面临的处境,她抓著一旁的男人,道“这是我的丈夫,是家里的顶樑柱,半年前我因为怀孕失去了在西边农场做女佣的工作,全靠丈夫供养。
现在他也失业了,我们同样失去了经济来源。可我还有孩子要养,他才四个月。”说到这里她开始掉眼泪,带著些哭腔,道“如果可以,请给我的丈夫一份工作,他很能干。”
斯文看向她拽著的那个男人,男人很是憨厚,不懂得用言语安慰妻子,只是小心的拥著妻子的腰,看向斯文时眼中带的祈求,他想说一些可怜的话,但想到斯文不允许说话,所以只能闭著嘴。
“你们的目的都是这样吗?来我这里找一份工作?”斯文看向所有人,紧接著道“是的话,將手举给我看!”
话音落下,所有人齐齐举手。
“好,我这里有工作给你们!”斯文声音和煦,笑著向所有人说出他们梦寐以求的这句话!
人群顿时有些激动,他们想说一些感谢的话,但斯文压著手,他们不敢胡乱开口。
“但我是有要求的,並不是什么人我都会要的!”斯文这句话立刻让刚要激动起来的眾人变得紧张,他们下意识的伸了伸脖子,脸上带著茫然,想弄清楚要什么人,不要什么人。
斯文並未开口,反而看著他们,看看有谁是刺头,敢跳出来质问。但最终的结果令他满意,这些爱尔兰人很紧张,但是並没有表现出不妥的模样。
於是,斯文举起左手道“拥有家庭的请站到我左手边的位置,不要拥挤,注意哪些抱著孩子的女人们。”
大卫·钱伯斯立刻指挥著眾人分流,他站在木箱上,登高望远,同样利於其他人看到他的指挥。
当大部分人都站左边后,还留在原地的,就只剩下一些20多岁的青年和十六、七岁的少年人。他们看起来有些紧张,直至斯文发出询问“你们孤身一人在旧金山生活?”
一个少年人举起手道“先生,我还有个弟弟,他在餐厅打工!”
斯文冲他笑笑,道“那就去左边,你和弟弟两人同样代表著一个家庭。”
听到解释,少年人联同几个人离开原地,站到了左边位置,原地就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名左右的青年,清一色的男人。
“那么,你们没有家人生活在旧金山了吗?”斯文友善询问。
“是的先生,请求您给我们一份工作!”一个看起来年龄最大的爱尔兰青年乞求道。
斯文扭头看向左边的人群,这些人有家庭,便是斯文愿意接纳的。说好听些,拥有家庭的人对待生活要更加积极向上,毕竟他们心中有著牵掛,这样一来,他们不会做太出格的事情。
说难听些,这些人拥有软肋,是丈夫、妻子,也是儿女、父母,他们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鋌而走险的时候就会有顾虑,方便斯文掌控。
而这些单身汉意味著麻烦,他们没有软肋,但这並不意味著斯文无法拿捏他们。给他们找一个妻子,生个孩子,就能將他们迅速安稳下来。
“你们当中有人认识他们吗?如果你们有谁愿意为他们其中的某位棒小伙担保,我愿意为他提供一份工作!在此之前,我要將话说的更直白一些,他们无亲无故,没有顾虑,你们有自己的家庭,到处都是责任!
我不了解他们,所以我怀著恶意揣测每一个人,如果你们愿意为他们担保,那么我便信任你们,给他们提供工作。
可如果他犯了错误,偷盗、抢劫,然后逃离旧金山,这些罪责,我会怪罪到你们身上!”斯文·海因里希平静的注视著左边的人群,静静的等待他们的取捨。
刚才还想举手担保的人迟疑著放下手,很是犹豫,他们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犯错误。
站在原地的这些年轻人则是將希冀投向了左边,希望有人拉他们一把,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里安和佩尔站在木箱不远处,他们与德国同乡站在一起,静静的看著斯文的作为。这时,人群中传来一声带著骄傲的德语“斯文·海因里希带著领袖气派,如果他刚出跟我们一起参加巴伐利亚革命,我们绝不会输!”
“boss那时候太小了,他才十三岁,如果他站在你面前想你下达命令,你会听从吗?”有人回应,然后道“但现在也不错,我討厌欧洲的固化!”
“我们真的要接纳爱尔兰人?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我们一样能够干好这些工作!”有人发出不解的疑问。
“那么,你是在质疑boss的决定?”
那人立刻闭嘴,老老实实的缩到了一边。他只是不想接纳外族人,但不以为他敢反驳斯文的决定。
儘管斯文·海因里希没有明確的告诉他们要去干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们这群德国人都自发的奉斯文为领袖。
关於这一点,跟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国家教育有关。
在15世纪,罗马教会势力极为庞大,德意志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其统治。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罪,如果想要清洗掉身上的罪孽,必须向他们购买赎罪卷。
这种行为令德意志人民不满,教廷与德国民眾之间的关係日益交恶。
等到了16世纪,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认为平民与上帝之间不需要教皇这个第三者插足,赎罪券根本就是狗屁,於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开始。
因为基督教教宗认为人有原罪,工作就是为了赎罪,所以马丁·路德强调信徒应该履行自己与上帝的契约,直接促进了德国人的工作热情。
为了教会的正常运转和自我救赎,每个教徒都要依靠工作来维持自身身体的健康,並自愿服从教宗和世俗统治者的命令。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更是推出【两个世界】理论,加深了德国人的服从意识,他表明在精神世界上帝是主宰,而在世俗世界里个人必须服从其统治者的命令。
这跟儒家治国那套天地君亲师区別不大,都是为统治者服务。
所以,在德国,没有个人,只有民族、社会组织和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他们愿意寻找领袖,並愿意服从领袖。
时间缓缓流逝,虽说只过了几分钟,但等待『挑选』的年轻人只感觉度日如年。他们眼中的希冀逐渐散去,失落逐渐充盈。
斯文静静的看著,一言不发,终於,他露出笑意,这些人也有软肋了。
只见左边的人群中,一个鬍子拉碴的男人举手,指著对面的一个年轻人道“先生,我愿意给他担保,他是个很好的年轻人,是个具备善心的靦腆小子。”
斯文笑著挥挥手,示意对方去左边。这个年轻人严重的失落瞬间消失,兴奋的冲向左边,感激的与那个男人享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