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他身上散发出的魅力(2/2)
“都是领导支持,还有老师傅们肯下力气。我就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高胜谦虚地笑著,然后顺势將话题引向自己准备好的方向,“其实,最近在琢磨73號合金的工艺时,我遇到了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我知道您是这方面的大专家,所以就厚著脸皮,想来向您请教请教。”
“哦?但说无妨。”冉思成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
高胜清了清嗓子,拋出了第一个问题:“冉教授,我们都知道,金属的强度和韧性,通常是一对矛盾。淬火能提高强度,但会变脆。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一种特殊的微观结构,来打破这个『常识』?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钢的基体里,人为地製造出大量极其微小、极其弥散的『第二相质点』,这些质点本身不承力,但它们像钉子一样,把基体的晶格给『钉住』,阻止位错的运动。这样一来,强度上去了,但因为基体本身还是有韧性的,整体的脆性就不会增加太多。”
冉思成的眉毛,猛地挑了一下。
“弥散强化”!这个概念,在西方最前沿的实验室里,也才刚刚作为一种理论假说被提出来,根本没有任何成熟的应用。而眼前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用一种“瞎琢磨”的、最朴素的语言,竟然精准地描述出了其核心机理!
“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冉思成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但你怎么保证这些『第二相质点』能够均匀弥散,而不是发生偏聚,反而成为裂纹的起源?”
“这就是我想请教您的地方了!”高胜立刻接话,脸上露出求知若渴的神情,“我瞎想啊,这可能跟合金元素的『固溶度』有关係。如果我们在高温下,让某种元素完全溶入基体,形成单相组织,然后通过一种极快速的冷却,让它来不及析出,形成一种『过饱和固溶体』。之后,我们再进行一次低温的、长时间的『时效处理』,给这些过饱和的原子一点点能量,让它们慢慢地、均匀地从基体中析出,形成我们想要的那些『小钉子』。这个过程,是不是在理论上可行?”
“过饱和固溶体……时效处理……”
冉思成嘴里喃喃地重复著这几个词,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有些急促。
这已经不是“大胆”了,这是天才般的构想!这套“固溶-淬火-时效”的流程,精准地指向了后世“沉淀强化”的核心工艺!
他看著高胜,就像在看一个怪物。这些理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工厂技术员,甚至是中国绝大多数冶金工程师的知识范畴。
“小高同志,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他的声音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也……也不全是。”高胜挠了挠头,露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再次祭出了那个万能的挡箭牌,“主要是以前在西南那个研究所的时候,听那位前辈偶尔提起过一两句。他说这都是些不成熟的胡思乱想,让我別当真。可我这人就爱钻牛角尖,回来之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但里面的道理又想不通,今天听您一说,好像……好像有点眉目了!”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既解释了思想的来源,又把自己放在一个“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勤奋后辈的位置上,完美地保护了自己。
冉思成心中的惊涛骇浪,这才稍稍平復了一些。原来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这就合理了。但即便如此,能从只言片语中领悟到如此深度,这个年轻人的悟性也堪称恐怖。
“你说的这个思路,非常有价值!”冉思成的眼神彻底变了,从好奇变成了欣赏,甚至是一丝兴奋,“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课题!如果能实现,將是对整个金属材料学的一场革命!”
高胜心中暗笑,这盘棋,成了。
他又接著拋出了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一个关於“晶界工程学”的雏形,一个关於“蠕变损伤”的微观机理。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冉思成的脑海里炸响。
原定半个小时的拜访,不知不觉变成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学术研討。冉思成越聊越兴奋,最后直接拉著高胜,走到书桌前,铺开稿纸,开始用数学公式和物理模型,去推演高胜提出的那些“猜想”。
夕阳西下,当冉秋叶提著菜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她的父亲,那个平日里严肃古板的大学教授,此刻正满脸红光,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和高胜头挨著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激烈地爭论著某个细节。
她愣住了。她从未见过父亲如此失態,如此充满激情的样子。
她再看向高胜,那个穿著朴素工装的年轻人,在夕阳的余暉中,脸上洋溢著自信而谦逊的光芒。这一刻,他身上散发出的魅力,甚至比他作为全厂英雄时,更加耀眼。
晚饭时,冉思成破天荒地拿出了一瓶珍藏的茅台,亲自给高胜满上。
“小高,”他连称呼都变了,显得无比亲切,“你不是来请教我的,你这是来给我上课的!你提出的那几个方向,够我这个老头子研究一辈子了!以后,不要叫我教授,叫我冉叔叔就行!我的书房,隨时向你敞开!”
这番话,无异於一个学术界的泰斗,向一个年轻人递出了最真诚、也最宝贵的橄欖枝。
高胜知道,他的“学术盾牌”,已经不是一面简单的盾牌了。在冉思成教授这里,它已经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可以源源不断为他提供理论支持和身份背书的强大堡垒。
这盘棋,他下得比想像中更大,也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