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论文(2/2)
而到大学,一篇篇优质论文也能让他快速毕业,真正走到前台,享受世界的瞩目,无尽的鲜和掌声。
好耶!
至於论文的方向吗,易乐的第一目標当然是证明世界级数学难题,而目前已知能轰动世界,而且能让国內民眾、媒体都有深刻崇拜的有两个方向。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每一个大於2的偶数是两个质数的和,通俗的简单表达就是『1+1』。
1966年华夏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有关“1 + 2”的证明,即“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者一个素数及一个 2次殆素数的和”。
1973年,陈景润给出了“1 + 2”的详细证明,同时改进了 1966年研究的数值结果。
他的这一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誉为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且在当时保持著该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
也是因为此,华夏数学界才在世界站稳脚跟,也向整个世界证明:华夏人的智慧不逊於任何人。
若是易乐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想必短时间內他就能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家喻户晓,到时候再做什么也会少很多顾虑。
名望有时候也是一道护身符。
第二知名度高的数学难题,那就是千禧年大奖难题。
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於 2000年 5月 24日公布的七个数学猜想,每个难题的奖金是100万美元。
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订定的规则,任何一个猜想的解答,只要发表在数学期刊上,並经过两年的验证期,解决者就会被颁发相应奖金。
可以想像,若是他能解决一个连世界第一强国都要发布巨额悬赏才能解决的难题,那么肯定也有巨大的荣誉。
要说解决这些数学难题有什么用,其实目前为止,似乎看起来没有任何作用,只是让人们知道一个事实。
但一个数学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工具,在其他学科却有著不小的作用。
比如:牛顿通过微积分建立运动方程,解决了天体运动、流体力学等问题(如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爱因斯坦藉助黎曼几何描述时空曲率,用张量分析建立引力场方程,解决了水星近日点进动、光线弯曲等问题。
有时候易乐甚至怀疑,若是真的有外星人,或者多元宇宙连结,那不同规则,不同文化之间文明的实力比拼,首先就从数学开始。
数学才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思定,易乐直接在纸上面写下一行大字:关於周氏猜想的证明。
周氏猜想是中国数学家及语言学家周海中於1992年在《梅森素数的分布规律》一文中提出的关於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想,后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想”。
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於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
为什么不是解决哥德巴赫?当然是因为易乐需要多搞点论文出来,渐渐提升期待感,多在亲戚朋友面前装几个比。
不然要是直接搞出来哥德巴赫,不说比较难,要挺长时间,至少想半天他还没有解题思路。等搞出来之后,以后再弄出来什么,大家都见怪不怪,没有成就感。
桀桀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