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村规(1/2)
第127章 村规
过年。
易家村一如往昔的热闹,欢快。
瞬里啪啦的鞭炮碎屑在青石板路上铺了厚厚一层,空气里飘著炸丸子的油香和腊肉的咸鲜。
只是今年的祠堂里,气氛比往年多了几分庄重。
香案上的烛火明明灭灭,映著供桌上层层叠叠的供品,祭祖的仪式刚过,老村长拄著枣木拐杖站到供桌前,清了清嗓子:“今年添了两件大事,都给我听仔细了。”
底下黑压压的族人瞬间安静下来,连孩子们都被大人捂住了嘴。
“第一桩,”老村长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咱村三代子嗣易乐,对村子、对国家有功,族谱单开一页,记他的名,载他的绩!”
“好!”“易乐牛逼!”“呜呼!”
话音刚落,祠堂里爆发出一阵叫好,几个老人摸著鬍子直点头。
“第二桩,”老村长敲了敲拐杖,“如今日子好过了,谁家存摺上没几个数?就怕有人钱多了烧得慌,犯浑!族规得重新修订,谁也不能坏了村里的规矩!”
易明表示强烈不服,因为易家村各家各户现在这么有钱,基本靠著银河药业扶持的种植基地赚来的,而他才是银河药业的种植基地专属总监。
凭什么儿子能单开一页,而他不能?关键是,没他,儿子哪里来的?他也要单开一页!
老村长三拐杖把他给赶出祠堂,村民们一片鬨笑。
隨后,祠堂里重新安静下来。老村长从香案下捧出那本蓝布封皮的族谱,封面上“易氏宗谱”四个金字在烛火下闪看光。
他恭恭敬敬净了手,捏起一支硃笔,翻开崭新的一页。
“族人易乐,立字辈分一一”笔尖划过宣纸,留下鲜红的字跡,一笔一画都透著郑重“2002年七安市中考状元;2002年徽州三好学生;2002年全国数学大赛金奖;2002年徽州理科高考状元;2006年哈佛大学博士;2006年北京大学博士;2006年北京大学荣誉教授;2006年徽州杰出青年;2006年世界最伟大数学家之一;2006年创办银河集团;2007年西安航空航天技术顾问;2007年京都秘书处技术顾问一连串的头衔写满了半页纸,老村长停了笔,盯著那行“2007年”愣了愣,又把笔了蘸硃砂,在后面几页的页眉处都画了个小小的朱圈。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毕竟易乐这孩子过完年才18岁,以后可能有更加广阔的未来和更多的功绩。
得给未来留著位置,后面的族人,只能往后排了。
易明厚著脸皮过来看一眼,隨后然不再说话。毕竟相比於儿子,他除了是一个有点臭钱的基层管理者,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儿子真牛逼!
族谱添完新页,全村二百多户人家各出一名代表,揣著对新族规的好奇,往村后山的会议中心走去。
这是自愿参加,可谁也不愿错过热闹,路上三三两两的脚步声踩碎了雪地的咯哎声。
这座灰瓦白墙的会议中心是去年刚落成的,琉璃瓦在冬日里泛著温润的光,说是银河集团捐建的。
只因为那位天才数学家易乐是从易家村走出去的,集团上下都想表表“膜拜”之意,
前前后后砸了一个多亿。
四万平方米的占地,五千人的容量,放在村里看实有些“奢侈”。
多数时候,它的用处简单得很:一是村里沼气发电站的电用不完,中央空调便全年无休地开著,冬暖夏凉,老人们爱来这儿打吨儿省自家电费:
二是寒暑假一到,孩子们就被拉来这儿上课,桌椅崭新,比村小的教室亮堂多了。
半小时后,会议中心里已炸开了锅。
过年本就清閒,男女老少全涌了过来,连抱在怀里的奶娃都来了,五千人的会场竟坐得满满当当。
妇女们聚在一块儿家长里短,孩子们追著气球跑,嘰嘰喳喳的喧闹声浪差点掀翻屋顶,活脱脱像塞进了几千只鸭子。
舞台中央摆著张长木桌,五个人端坐其后。
老村长坐在正中间,枣木拐杖斜靠在桌腿边;他左手边是易乐,少年穿著简单的白衫,坐得笔直,眉清目秀;
右手边是易乐的大伯,如今已是七安中心小学的副校长,眼镜片后的目光透著斯文;
再往左是易明,脖子上掛著“银河药业种植基地总监”的工作牌,坐得有些不安分,
总忍不住瞟儿子;
最边上是老村长的儿子易诚,村里排行老五,易乐喊他五叔,此刻正低头翻著手里的村规草案。
“碎!”老村长抓起桌上的木槌重重敲下,扩音器把声音放大了十倍,震得会场顶上的吊灯都晃了晃。
“肃静!”苍老却洪亮的声音压过所有嘈杂,“村规修订大会,现在开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开会期间,有意见的上台说,谁要是敢捣乱,让保安给我叉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