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骄傲(2/2)
追光里,少年对著雷军微微頜首,目光扫过沸腾的会场时,像春风拂过湖面,漾开一圈浅浅的涟漪。
“易总。”“雷总。”
两只手在聚光灯下交握,雷军的掌心带著点汗,握得格外用力,显然此时此刻他的內心没有表现得那么轻鬆。
鬆开手时,雷军笑著摆了摆臂,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说真的,邀请易总时我心里还打鼓,毕竟您这位大忙人,连財经杂誌的专访都推了七回。”
他指了指台下,“但今天看到您站在这儿,我比看到小米1.0的跑分还激动。”
台下笑起来,气氛鬆快了些雷军话锋一转,神情陡然郑重:“首先,我必须代表所有国內厂商,给银河集团,给易总鞠个躬。”
他真的弯了弯腰,“银河的各项对外专利豁免,不是省下『一大笔钱”那么简单。就拿小米来说,省下的专利费足够再建三个研发中心,够我们给工程师发五年工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身影:“更惊人的是,银河每天新增的专利能堆满一整个文件柜,从3g核心网到4g和5g预研,从晶片架构到电池材料—这些技术要是对外收专利费,每年至少能进帐八百亿。
但易总说了,·除去一些特有专利或者其他国外已有的专利扩展,只要纯內资企业,申请通过即可免费使用”。”
“嘶~”倒吸冷气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前排有记者的笔停在採访本上,墨水晕开一小团。
八百亿!对在场的多数创业者来说,是需要仰望十年的数字。
雷军看向易乐,眼里带著点小心翼翼的好奇:“这话可能冒味,但我还是想问:易总,您真的.不看重这些钱吗?”
聚光灯落在易乐脸上,他微微一笑。
“小时候在山里读书,校舍是土坯墙,漏雨时得用塑料布盖著课本。老师总说,『好好学,考出去,离开这穷地方”。”
他抬眼望向会场高处,像能穿透屋顶看见远山,“可那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不能让这地方,
不再需要『离开”?”
台下静了些,有人悄悄放下了相机。
“后来在北大,我的导师给我说过两句话。”易乐的语速慢了些,“第一句是“你们现在以北大为荣,但愿有一天,北大以你们为荣”。”
他笑了笑,那笑意很淡,却像春风拂过湖面,
“第二句,是个故事。”
“他说,当年华罗庚先生在英国,遇见过一个乞弓。先生掏了钱递过去,那乞巧却猛地甩开他的手,指甲缝里还沾著泥,眼神却像淬了冰,吼道『滚开!
黄皮猴子,大英人不需要东亚病夫的施捨”。”
易乐眼里有些黯然:“先生说,那乞弓肚子饿得直响,裤脚烂得露著脚踝,可说起『大英人』三个字时,腰杆挺得比谁都直。
而他这个剑桥的数学副教授,站在那儿,突然觉得自己矮了半截。”
“从那以后先生就懂了,”易乐的声音沉了沉,“剑桥的图书馆再亮,也照不亮华夏的山河;
普林斯顿的黑板再大,写不出能让国人挺直腰杆的公式。
雷军张了张嘴,喉结滚了滚,最终只是轻轻嘆了口气。
易乐转头看向他,目光扫过台下鸦雀无声的人群:“雷总,钱很重要。但有样东西比钱更重要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像敲在每个人心上:“根没了,什么都没了。”
全场彻底静了。
聚光灯里,易乐的白衬衫领口被风微微吹动,台下没有掌声,没有议论,只有前排老记者悄悄抹了把眼晴,袖口蹭过镜头时,留下一小片模糊的水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