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死的蓝玉(1/2)
紫金山。
孝陵。
山风呜咽,白幡猎猎。
大明刚刚建国,有贤明恭良之称的皇太子朱標却在北巡途中,染病而逝。
皇长孙朱允炆扶著父亲朱標的棺槨慟哭不止,单薄的身影在寒风中颤抖,让人心生怜惜。
这一回哭棺,朱允炆真情流露,很是悲伤。
朱標確实是个好父亲,对朱允炆的教导也是尽心尽职,周遭百官及侍从见之,无不掩面拭泪,心中为朱允炆的至孝感动。
“允炆,放手吧,让標儿去和皇奶奶团聚,莫误了时辰....。”
朱元璋沙哑的嗓音里罕见地透出几分柔软,挥手示意宫人搀起朱允炆。
儘管对太子妃吕氏心存疑虑,但眼前这个知书达理的皇长孙,终究是让他狠不下心肠。
在朱允炆和朱允熥哪个更得信任的问题上,朱元璋心里的太平,其实早就倾斜。
这並不意外。
朱允炆自幼聪颖过人,每日晨昏定省从不间断,言谈举止间尽显儒雅风范。
反观朱允熥,虽近日表现令人侧目,但那些突如其来的机变背后,总透著彭莹玉余党的影子。
朱元璋身后,听到他这一句吩咐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
文官队列中。
翰林院检討吴伯宗、学士宋訥、典籍吴沉三人疾步下山,官靴踏碎满地纸钱。
他们之所以这般著急,是迫不及待的要將朱允炆得朱元璋看重的好消息,通报给未能参加祭陵仪式的方孝孺。
这三人,是朱元璋身边辅佐处理政务的官员,因为品阶不高,只能穿著鷺鷥补服,但却执掌机要,深得圣心。
朱元璋身体越是不济。
有赖於这些文官的地方就越多。
这也是朱元璋为什么挑选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的重要原因。
治国。
终究要靠文人。
......
凉国公府。
蓝玉、常升带著隨从回府之后,就到书房商议起来。
“允熥终究太过鲁莽!”
“若换作是我,定会隱忍不发,待证据確凿再雷霆一击。如今打草惊蛇,太子妃暴毙之事再难追查......。”
开国公常升重重搁下茶盏,向端坐主位的蓝玉躬身道。
常遇春早早病逝。
蓝玉这个舅姥爷,就是常、蓝这一脉勛贵的主心骨。
常升原本是常遇春次子,不可能继承爵位。
大哥常茂犯事之后,才幸运的袭爵,这背后,离不开蓝玉的支持。
所以,虽然也是国公,但在蓝玉面前,常升神情恭敬,行后辈子侄礼。
“哼,文官误国。皇上这是被身边的那些文官给蒙蔽了。”
“他忘记了,是谁,陪他刀头舔血打天下?是谁,千里转战,帮他扫荡了北元韃子?胡大海、赵德胜、云.......,这些战死的老兄弟,在天上看著吶?”
烛火摇曳间,蓝玉刀削般的面容忽明忽暗,眉宇间凝著化不开的阴鬱。
与传统的武將一样。
蓝玉的性格粗獷,行事大胆果断,饶勇略,有大將才。
他的这一个性,让他在战场上屡屡旗开得胜,最近一次,更是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