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成立同盟会,中兴大明(2/2)
三人神情异样,脸色苍白,互相指责揭发,朱允熥不用去猜,就知道,朱高炽这小胖子忍不住,在两人面前,讲了西夷大航海,发现新大陆之事。
“咳,你们既然想听,那孤有言在先,今日之言,出孤之口,入汝等之耳,不可再为第三人知晓。”
“要是泄露出去,让皇爷爷知道,不仅是孤要被皇爷爷囚禁,就连魏国公府、燕王府,也要受到牵连。”
朱允熥神情一肃,向三人郑重提醒。
元朝疆域辽阔,蒙古铁骑一直打到欧洲,中东两河流域,也一度被成吉思汗的子孙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元朝的海贸极是发达,这才有了马可波罗游记。
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为防方国珍、陈友定等海寇余党及倭寇作乱,下令实施海禁政策,並提出“寸板不许下海”。
洪武年间的禁海,主要就是商禁,既禁止大明商人赴海外经商,又限制外夷到大明贸易,这么一来,大明自断海贸一臂。
同时,朱元璋还將大明周边的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下令子孙禁止征討。
这十五国包括朝鲜、倭国、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剌、爪洼、三弗齐等。
更可气的是,在《皇明祖训》中,老朱还这么描述: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朱元璋重农抑商,在他看来,这些蛮夷之地,就算得到了也不能增加多少人口和收入,反而会因为兴兵征討而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也正是朱元璋的固执己见,歷史上的明朝,相比具有开放包容之资的汉唐,明人进取心大大不足。
朱允熥穿越而来,在他看来,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其实就是为了掩饰在开疆拓土方面的无能。
要是大明强大,敌国疆土就是国门。
所以,继续循著老朱固步自封的歧路,只会与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朱高炽、朱高煦两人,是大明皇孙之中的佼佼者。
提前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看世界的种子。
或许,这两个亲兄弟,就不用再和歷史上一样,相互猜疑,自相残杀,特別是对朱高煦这位野心勃勃,又具有开拓精神的汉王,到海外立国,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允熥,怪不得皇爷爷不想见到你,我本以为,自己已是离经叛道了,但与你一比,我就是弟弟。”
朱高煦眼睛瞪得老大,对朱允熥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弟,出了这个门,你要是管不住这张嘴,我让母亲亲自来管你。”
朱高炽一脸凝重,警告朱高煦。
朱允熥本来就不得朱元璋喜欢,今天的这些大逆不道之言,要是让锦衣卫听到,朱允熥这辈子,就只能呆在凤阳孝陵种地了。
“殿下.....。”
徐妙锦脸上红晕未褪,一双明眸紧紧锁住朱允熥,心里如小鹿碰碰乱跳。
眼前这个气宇不凡的少年郎君。
见识广博,胸怀大志,正是她心目中的理想郎君人选。
“诸君,从今日起,我们就是为了大明强大而奋斗的同志了,孤想好了,我们这个团体,以后就叫同盟会。”
“我们的目標:驱除韃虏,中兴大明,再现盛世,天下太平。你们三个,同意的话,就是同盟会的创始人?”
朱允熥伸出右手,向上摊开,目光炯炯看向朱高炽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