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兔死狐悲,逼朱元璋下罪己詔(2/2)
倏然间,她感到,身上寒意森森.....。
......
小朝会。
也称午朝。
即在午时举行,是相对较为频繁的朝廷日常集会,通常由皇帝在皇宫內主持,参与人员包括朝中重臣和部分高级官员。
昨日锦衣卫在凉国公府、五军都督府、开国公府与诸府的府卫混战,早就惊动了朝中重臣,在吏部尚书侯庸、兵部尚书唐鐸的提议下,朱元璋召开午朝,商议此事。
隨著金丽渊的一声叫喝,六部尚书、侍郎、御史台都御史、宗人府、钦天监等重要官员,依次入內。
这些部门中,钦天监是最特殊的一个。
別的部门,乾的是实务。
唯有钦天监,乾的是虚务,也就是研究星象,说一些预兆之类的话。
像天狗吞日、地震、洪水、虫灾等等自然现象,在钦天监监正的解释下,有多种的解释,皇帝因天象异常,而不得不下罪己詔自省的不在少数。
比如,老朱在洪武年间,就下过五次罪己詔。
比老朱多的大明皇帝,还有一位,就是崇禎皇帝,六次。
今天午朝,钦天监监正黄愷也是做足了功课,他是东晋太史令黄泓之后,少通晓阴阳历数。洪武年间,征入钦天监,逐步从保章正、夏官正、钦天监监副、一直做到钦天监监正。
昨日兵变,於黄愷来说,是一个显示自己本领的好机会。
“昨日,紫微垣隱现黑气,恰应兵戈之象...此乃...君德有亏之兆。”
已经想好了说辞的黄愷,信心满满。
要是能逼使朱允璋下罪己詔,他就能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色阴沉。
昨夜与朱允熥的谈话让他心中稍安。
但此刻朝堂之上,文官们早已摩拳擦掌,御史们手持奏摺,一个个眼睛里,闪烁著弹劾朱允熥、蓝玉,要逼迫朱元璋让步的疯狂。
兵部尚书唐鐸率先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凉国公蓝玉勾结公侯,擅调亲兵,更於军中狂言『清君侧』,此乃僭越谋逆之罪!臣请陛下即刻下詔,彻查蓝玉一党!”
唐鐸是凤阳人,朱元璋起兵时就跟隨左右。
做过县丞、知府、邢部尚书、太常寺卿、諫议大夫、监察御史、太子少保等多个官职,资歷深厚,在大儒宋濂死后,唐鐸已成文官集团中的首要之一。
“唐尚书!你血口喷人!凉国公征战半生,功勋卓著,岂容你这般污衊?!”
武勛一列中,潁国公傅友德一步跨出,怒目圆睁。
在徐达、李文忠、邓愈等名將先后病逝后,傅友德、冯胜、蓝玉三人,成为武勛领袖。
其中,傅友德因为出身刘福通红巾,后又投明玉升,倍受文官御史的猜忌,与蓝玉同病相怜,这会儿听到唐鐸信口雌黄,当即出列驳斥。
“污衊?蓝玉府中私藏甲冑数百副,更有边將密信往来,此乃铁证!莫非颖国公也要包庇逆贼?”
吏部尚书侯庸冷笑插言。
“陛下,蓝玉虽有功勋,但骄横跋扈,若不严惩,恐日后效仿者眾。臣以为,按大明律,当以谋逆罪论处。”
邢部侍郎杨靖缓步出列,声音虽轻,却字字千金。
杨靖是洪武十八年进士,曾参与制定《大誥》,与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等人相交莫逆,他这一开口,殿內的气氛一下降了几度。
“铁证?杨侍郎就这么断定,要是密信也是偽造的,又当如何?”
杨靖话音未落,今日有幸出席朝会的朱允熥,已是愤而站起,高声喝道。
文官轮番諫言。
武勛溃不成军。
朱允熥只能挺身而出,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