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再没有比王小仙更合適的人了(2/2)
狗屁的戴罪立功,这跳级跳的都没边了,王安石他是不是疯了啊。
然后,群臣就很快反应过来,这奏疏之所以会传的到处都是,分明就是官家故意的,官家是故意將王安石的这封奏疏传播开来的。
为什么故意要让这奏疏传开呢?莫不是真要这么离谱,真让他去当转运使么?
当然了,河北的那个烂摊子也是真的烂,倒是也確实是有些胆子大,脑子活的,在看到赵的反应之后真的递交了奏疏,认同了王安石的观点,认为他可以去河北戴罪立功。
当然了,没人说他可以当转运使,都说可以让他当个河北东路御史或者是安抚使司参议之类的,戴罪立功。
赵项也没想到,第二个正式认可王小仙,认为他真的可以当这个转运使的居然会是素来以稳重保守著称的司马光。
虽然司马光认为上边必须有一个富弼摁著他。
虽然富弼这个人选真的就是怎么看怎么离谱。
“老师,可愿意明日写一正式的奏疏呈上?”
“喏,臣回去就写。”
“朕听闻王介白不尊敬大臣长辈,曾在馆阁內骂老师是偽君子,老师仍愿意举荐他么?”
司马光想了想,却是苦笑一声道:“王介白赤诚近大,和他相比,这世上又有几个人不是偽君子呢?正是因为臣了解他王介白的本事,所以才有此一举。”
赵项:“老师,是真君子啊,此事,我看却是那王介白有些不识好歹了,老师去吧。”
“是,臣告退。”
司马光走后,赵一个人颇有些疲惫的依旧坐在资善堂用手指捏著自己的眼睛尖儿,身体似是有说不出的疲惫。
他刚刚破防是真的。
说来说去就两个字,没钱啊。
这也是他在这事儿上会想到王小仙,以及会对王小仙留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处理的原因。
他太缺钱了,而王小仙,却好像是很能搞钱的样子,而且和其他人搞钱似乎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
“官家,宋玉臣宋都监求见。”贴身服侍的王中正突然过来稟报导。
“宋供奉回来了?传进来吧。”
“喏。”
不一会儿,一个看起来大概也就四十岁左右的英军太监一路小跑的走了进来,脸上还带著明显的喜意:“官家,好事啊,大好事啊,臣贺喜官家,磁州本月都稳定地烧出来一批新瓷,孟家井的窑口还烧出来一大批成色极好的药玉啊。”
赵项却是兴致缺缺,道:“国事艰难,从河北进京的难民据报已经超过二十万了,朕,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关注瓷器和药玉啊。”
“这回不一样,官家,磁州窑口近两个月来,烧制商品陶瓷两万件,各个精品,皆是完美无瑕啊!”
说著,宋玉臣高高地举起一个瓷瓶,语气十分激动,
“多少?你说磁州烧了多少?”
赵项飞快的站起身来,三两步过来亲自接过了宋玉臣手中的白色瓷瓶。
“这不是白瓷瓶么?这不是耀州窑的?”
“官家您仔细看看,这是磁州窑。”
“確实,仔细看,確实不一样,这瓶子,细,透,也算上品了,你说这瓷瓶,烧了多少?这是磁州窑口烧出来的?”
“两万件,两月以来,磁州窑口昼夜不停,烧制精品瓷器两万件,件件都有这般品质。”
“怎么做到的,怎么能做到这般品质?”
赵项愈发的奇了起来,所谓的磁州窑,乃是大宋最大的民谣窑口之一,共有三十口窑,月產差不多三万左右的瓷器。
然而这三十万左右的瓷器,指的都是一些粗碗,粗盆,粗缸之类的,都是老百姓用的东西,或者说是在老百姓用的日常用具中算好精品的玩意。
说白了绝大多数的磁州瓷,就算流传到现代,也卖不上几千块钱。
当然,磁州窑其实也做精品瓷器,比如开封城里的一些普通官人,正殿里用的摆件之类的,但是往常每月至多至多,也就能產两三千的精品。
而且所谓的精品也就那么回事儿,跟宫里用的定窑,耀州瓷,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然而赵项现在手里拿著的这个,看上去已经和他平时自己用的都差不了多少了,甚至在透这一字上还要更胜许多。
“是轻油”
宋玉臣答道:“磁州窑所有的窑口,均在两月之前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一支专门喷轻油的管子,在烧制瓷器的时候专门喷射轻油,使窑口可以比较容易的保持温度均匀,且温度也更高,如此,则这瓷器烧出来不但良品率大大的增加,出產出来的品质,也更透些。”
(1200c以上才能生產高温瓷,红釉和青都需要稳定大於1200c,刚好是煤炭的极限温度,
而煤油可以轻鬆超过)
“又是轻油?这东西不但能烧化铁水,还能烧瓷?”
宋玉臣笑道:“不止是能烧瓷器,还能烧药玉呢,官家请看。”
说著,宋玉臣又拿出两个药玉,也就是琉璃的小玩意,一个是蓝色的小兔子,一个是绿色的小鸡仔。
“也是用轻油烧的?”
“是,轻油烧火,温度更高,也更稳,烧瓷器可以烧得又透又稳,还能烧药玉,极大的降低成本,咱们大宋的贵人普遍不愿意用药玉做的东西,百姓愿意用,可也用不起,西域进口的白琉璃,
那就太贵了,一个白琉璃的小摆件,在东京能卖到上千贯,可如今这蓝,绿两色的药玉,却是能烧得比瓷器还便宜,这东西易於塑形的很。”
药玉其实就是玻璃,这东西,早在战国时候就有了,只是还是老问题,温度不够,色彩太杂,
偶尔烧出来成品成本也太高。
都不用王小仙这个穿越者去琢磨,事实上他压根就没往那上面想,这些北宋的工匠在確定轻油可以大幅度提高窑口温度之后,马上就有大聪明想到了烧琉璃,並且直接找到了北宋目前最大的琉璃窑口,孟家井窑口试了一下,一把就成了。
不过透光度还是不行,而且轻油中含有大量的硫,烧出来的玻璃只能是蓝色和绿色,烧不出白玻璃,质地也脆,不可能当窗户用,但做个摆件,玻璃瓶,那却是真没问题了。
赵项把玩著一个瓷瓶,两个小琉璃玩意,一时间也是爱不释手,却是突然笑著道:“这都是你乾爹李舜举的主意吧,他在外边么?让他给我滚进来。”
“是,是。”
宋玉臣连忙出去喊李舜举,却见李舜举神情严肃地拿著一奏疏上来了。
確实是早就等在门外的。
“这什么呀?拿来给我看看。”
“回官家,臣擅自做主,將磁州三十口磁州老窑,还有太原孟家井窑都给合併入军械监了,臣是初步擬定,將轻油炼製这一部分,从军械监分出来,也学著那江寧织造公司一样,和他们合併成立一个股份公司,
在太原和磁州两地进一步的扩大他们的规模,发行股票,以实现以工代賑之效用,有了轻油,
这琉璃和上等的瓷器生產的又好又稳,成本大大降低,像那江寧麻布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想来也是极有可能的,如此一来,既能賑河北之灾,也能为军械监,为官家,再增加一笔收入。”
赵项看著李舜举的奏疏,似笑非笑地道:“那么,这么大的事情,又涉及到股票这种这么新的玩意,李舜举,你能搞得明白么。”
“臣,自认只有协助之能,绝对无法胜任此事长吏,况且臣还要管著军械监,也没有精力再去搞公司。”
“那你说,咱们大宋,谁可替朕分忧,担此重任啊?”
“臣以为我大宋,唯有臣的二弟王小仙,可担当此任,此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合適了,臣提议,组建磁州和太原孟家口瓷器及琉璃器公司,由王小仙负责发行股票,兼賑河北之民,戴罪立功,如此,则既可賑济灾民,又可充实国库,如此,岂不是两难自解么?”
赵项闻言,却是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两难自解,你也举荐王小仙,王介甫也举荐王小仙,连司马君实也在举荐王小仙,凡是认识他,了解他的人几乎都在举荐他,甚至连唐介都跟朕要他,可见此人確实是有过人之处,
如今河北涂炭,辽贼虎视,如此危难之际,正该这样的人才,挽大宋,救河北百姓於倒悬,虽犯十恶之罪,但非常之时,真以为,亦当赦之,传朕詔令,放王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