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治標治本,收用韩琦?(2/2)
“你曾经跟我说过新法有三害,其一,在於公司的股东压价收购生丝,以及部分佃农失业无地可种,这一部分,目前来看勉强倒也算是解决了。”
“其二,是股价不涨,青苗之法害民,尤其是中產富户,隨时会有破產之危。”
“这个都只能说是暂时解决了,真要说分红,还是难,其实包括煤铁公司开矿,其实也不是什么真的有暴利的行业,更多的也只是解决了就业问题,尤其是给了咱们河北禁军一口饭吃罢了。”
“至於说其他的六家公司,就算是赚钱又能赚得了多少呢?我最近这两个月也一直在认真的想,其实说到底还是那青苗法的两成利息太离谱了,借著这么高的利息去炒股票,太荒谬了。”
“就算我真有点石成金之能,这几家股份公司未来几年之內一个个的都能赚到不错的利润,可是再过几年之后呢?
青苗法是年年都发的,什么样的公司,能保证年年分红都在两成以上?公司的规模越大,管理的成本越高,这是常识,青苗法啊,还是有问题的。”
“其三,是在於新法导致改了稻、麦为桑,致使种粮变少,粮价升高。”
“前两条也就罢了,我还可以自欺欺人的说,这是他王介甫弄的,可这最后一条,那却是无论如何也都跟我有关的了,而且很有可能,以后还会继续扩大。”
“这最后一条,其实才是根本中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啊,没有足够多,足够充裕的粮食,贸然去大规模的发展工商业,確实是很危险的事情,土地是万物之母,发展什么,终归都是要从土地中求的。”
“反之,其实如果粮食產量本身比较充裕的话,其他的工商业其实自己也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粮食,其实才是真正的国之根本。”
韩琦:“介白,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啊,不过这似乎也是没什么办法的事吧?”
王小仙:“那倒也不是,短期应急来看,等运河修好之后我们或许可以从辽国买粮,您知道,那边的豪强,无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都是比咱们大宋这边更不做人的,只要咱们大宋的价格比辽国高,他们寧可他们自己那边饿死人,也一定会卖粮食给大宋的。”
“不过要想长期发展,那就还是要进行一场农业革命才行的,我始终相信,唯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使社会,乃至政治的变革进行的更加顺畅。”
韩琦:“介白莫非是还有增加粮食產量的方法么?”
“还没有。”王小仙摇头道。
“哦~”
韩琦放下心来。
就是说么,人怎么可能全才到这个地步呢?他总不可能什么都懂吧,那不成了怪物了么?
“但確实是有一些思路。”
“嗯??”
韩琦都惊了。
你还真有想法啊?
“我成立的七家公司之中,有一家是集中新农业公司,目前为止,这应该是七只股票中表现最差的一个。”
韩琦点头。
这公司基本就没什么像样的核心资產,只是分到了一些土地罢了,更像是纺织厂的、麻料子的提供商,实在也看不出这个公司要怎么做,股票上的收益才能超过两成的青苗利息。
因此这公司的股票膨胀是最小的。
“我知道,韩相公您应该是不甘於退休的,否则您也不会跑到大名府来见我了,说老实话,以您的资歷地位,其实要让您重回官场的话,太尷尬了,我听说您罢相之前,司马君实都已经將您和霍光相提並论了,不知韩相有没有想过,在股份公司里发展呢?”
“我?去股份公司?老夫又不会做买卖。”
“做买卖能有什么难的呢?我看上的,是您的人脉,我希望,您可以出任新农业股份公司的董事长。”
韩琦皱眉:“你需要老夫做什么呢?你又为什么会认为老夫適合来做这个董事长呢?”
“您適合的,这家公司的主要资產就是土地,工人就是土地上的佃农,也因此,它是所有公司中管理必然最粗放的,而且,我打算让这家公司对全河北的农业种植都进行一个软管理和规划。
因此这家公司的管理,是最像治理国家的,您是宰相,这方面的管理能力全大宋没几个比您更强的。”
“咱们河北不比江南,最大的特点就是咱们河北的豪强更大,占地更多,每个豪强手下的佃农更多,这固然是坏事,朝廷的法度推行下去,这些豪强反抗的力量更强。”
“然而这其实也有好处,那就是当一件事情符合他们利益的时候,组织工作也更加的容易做。”
“我有两个想法,其一,是將全河北的农业种植,至少是大豪强的农业种植,都进行一个统一的规划,谁种什么,谁不种什么,都要有一个简单的计划,以免再出现类似於桑麻挤粮的情况,同时也能够確保不会穀贱伤农。
“其二,是我確实是有一些想法,可以尝试著提高农业耕作的產量。”
“比如,立体农业,也就是在桑、粟、麻、油菜轮种的经济田上,要儘可能的推广养羊,羊可以吃桑和麻的叶子,粪便还可以给田亩施肥。”
“如果是稻田的话,则可以试著在稻田里面养鱼,养螃蟹。”
“如果是坡田的话,可以尝试在坡顶上种植核桃树或者栗子树固土。坡腰种豆,坡脚种山药,这都是可以加固堤坝的,这些事私人不好做,咱们公司却是適合做的。”
“再者,一些作物轮种,增加利民水利,乃至於还可以通过植物杂交,以及嫁接等方式去培养更加优异的种子,这里,这是我对於农业技术上的一些想法和计划书,具体如何去做,还需要千百次的实验和尝试,急不得。”
“我看重了您,是因为您本来就是相公,治理经验丰富,且在河北一带极有威望,由你来做这个董事长,更容易让河北的这些豪右配合计划,同时,有了新的农业技术,您也可以更好更快的分享给其他的豪右,至於使用了新技术的豪右要如何跟公司分钱,那反倒是小节了。”
韩琦闻言好奇地接过了王小仙的计划书,一时也是看得眼神发亮:“立体农业,河北大规划,杂交育种?好,好,好,这公司不在於赚钱多少,而是在做著一件真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好!好啊!只有这样的公司,才配得上老夫的身份啊。”
韩琦一时间极为兴奋,这確实是一件比重回官场还能让他感到兴奋,也確实是最適合他的事情。
他是肯定要名留青史的,这件事若是干得好了,將来史书之上一定可以再添这样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歷史评价还能再上升好几个档次。
再说谁又能说这不是权力呢?协调並辅助全河北所有的豪强如何去种地,规划他们去种地,而且看介白这计划书,公司还拥有一定的统购统销的职能。
这是为了防备这些豪强们再次出现故意压低生丝价格去压榨桑农这样的事情发生。
如果,这公司真的能做得到这些的话,再加上他退休宰相的这个身份,谁又能说这河北的权力,不是在他的手里呢?这权力恐怕一点也不比王拱辰那个知大名府来得小啊。
“如此说来,这个董事长倒是当真適合我,除了老夫之外,你若是去用別人,恐怕这河北地区的其他豪强,无论如何也不会那么配合的,这个职位,確实是捨我其谁。”
王小仙笑看拿起酒杯,与他一饮而尽。
“你应该快回京了吧。”韩琦放下酒杯后问。
“对,这不也快要过年了么,正好能勉强赶得上。”
“你连老夫都能收为己用,度量固然是让人无话可说,然而你可知,这也会给你带来麻烦的,老夫,想要给你两句忠告。”
“您说。”
“其一,木秀於林,风必摧之,我想你是知道老夫是什么意思的。”
王小仙点头。
“其二,军改的事情,你不要再参与了,你这次回去,一定会有人提议让你接手河南军改,京外四大厢,乃至於郑州等禁军,一定也会希望你来进行军改,但是你记住,不能再改了。”
“河北禁军三十万,是你改的,驻京禁军十万,还是你改的,若是再加上河南的三十万禁军,你要做这七十万大军的衣食父母么?
既然这样的话要不要你乾脆再去一趟西军,將二十万西军也给改了呢?军权,在我大宋是很敏感的。”
王小仙笑著答应著,心里头却是不禁琢磨:【好像也不是不行,赵会因为忌惮而弄死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