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提刑+三衙+三直,能不能打得过地方文官抱团?(1/2)
第164章 提刑+三衙+三直,能不能打得过地方文官抱团?
老爹老妈的想法其实也並不难以理解,甚至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觉得拒婚了之后面上过意不去么,索性就把另一对儿给先定下,別让人家误会,两家再因为这事儿了。
王小仙和王安石怎么闹那是政治,他们老两口也不懂,只知道在江寧的时候王安石对他们家是比较照顾的,他们做长辈的,不能太不懂事儿。
而且王小仙的情况到底和王小蝶是不一样的,王小蝶考虑的是要嫁给谁的问题,到王小仙这儿就成了要不要成婚的问题了。
王小仙认为自己成天作死,搞不好娶了媳妇要让人守寡,而家里其他人则认为正因为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把自己给作死了,赶紧娶一个媳妇回家好配种。
他这虽然没有皇位需要继承,但也確实十之八九会有爵位,和名声要继承的。
而且他已经有了侍妾了,不娶个正妻回来显得家风不正。
客观来说,他其实娶谁都一样,区別不大,如果非得,必须要娶一个女人来当老婆的话,娶王娟確实是比娶別人强,於是王小仙也没有反对,这就同意了。
且不提王雾本人被拒婚之后似乎是有点不想不开,不明白为啥自己会输给钱小乙区区一个郎中,以至於听王小虎说一连几日都在借酒消愁,而王小虎也一直陪著他喝,王小仙也见过他一面,没什么毛病,也没因为这事儿影响两家关係。
王安石在收了他们家大雁之后立刻就答应了下来,亲自过来跟老爹老妈见了一面,就一个要求,婚礼要快,要在东京就给办了。
王小仙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这些老登居然要將军改的事情推给三大师,把他给踢出去歷练去的。
偏偏这事情好像还没啥毛病,即便是王小仙也挑不出什么藉口来不走。
再之后婚期很快便定了下来,老爹老妈也决定再在东京多待一段时间,等王小仙大婚之后再走,顺便再给他选个新房了,而王小仙则是找到了李舜举,让李舜举帮忙出面做了中人又找到了李宪,难得请客,在樊楼开了包厢请这两个宦官吃饭。
正常来说,他们这种实权的宦官跟王小仙这种外朝的大臣交往还是应该要顾忌一些的但是王小仙毕竟是快要大婚了,跟李舜举的关係又是人尽皆知,话说他直到现在,都还掛著军械监的顾问头衔呢,自从掛上去之后,也没给军械监干点啥实事儿,便也无所谓了。
“子范兄,別来无恙啊,实不相瞒,今天叫大哥请你来,確实是有事相商。”
“介白兄但讲无妨,我信你是真正的无私君子,与你私下相交,我也不避讳什么,老实说群臣虽然都对你极有意见,但对你的人品,那也是有口皆碑,官家也是这么想的。”
“如此最好了,子范兄,在下冒昧问上一句,三直成立至今,已经有半年了吧,敢问你们查抄赃款,一共追索回来多少,又切实办了多少人呢?”
李宪:“追索赃款—-勉强算是一千五百万贯吧,追索的官员大臣,询问过的倒是有许多,但实际上真的过堂了的,只有二十六人,当真审判入刑,流放了的,那就更少了。”
“勉强算一千五百万贯?”
“真抄家抄出来的银钱很少,大多都是一些实物和土地,折算的时候都是儘可能的往高算的,具体———.具体就不太好说了。””
“唐公在走之前光是亏空就查出来三千万,半年了,你追索却只追出来一千五百万贯,还是往高了折价折的,是有什么困难么?”
“唐公查出来的帐,是经年累帐,帐目虽有,但钱財早已经很难找得到了,况且这三千多万贯的亏空中,本来就有一千多万是来自於增发交子,可这增发的交子也全都用在了国事上,你让我如何抓人呢?”
“还有大笔的挪用,多是军费,军,军用,当真查起来,一条线上的人几乎人人都有问题,但又偏几乎人人都没有问题,帐目都赖在了商人头上,可这些陈年旧帐,真能找得到商人的,十无一二,好不容易找到了的,也几乎拿不出什么家產出来,好多还欠了一屁股的烂债。”
王小仙:“我听说,你们办的案子,追回来的钱,大多都是官员们主动上交的,上交之后,过去的帐目就既往不咎了是么。”
“是,这也是没有办法,总不能——”
王小仙打断道:“那那些没有主动上交的,你要是查不出来,岂不就没证据了么,谁主动,谁傻啊。”
李宪嘆息一声,道:“那些都是贪的时候太蠢,压根不遮掩,亦或者是同伙主动检举,被人搞了的,哎”,我这衙门,倒是成了政治斗爭的工具了,介白,可是愿意教我?”
说白了,就是有同伙之间因为分赃不均,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有內部知情人士直接检举,甚至还得带著比较扎实的证据的时候,他们这衙门才能有点用。
甚至即便是如此,在很多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也大多只能选择交钱了事,把贪的钱补上,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实在是补不上了,才会过堂,走程序。
“我愿意教你,可你要是害怕得罪人,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介白这就小看人了,我是宦官,官家用我用的就是一个狠字,我和朝臣又没什么交情,交往最密,最是熟悉的,还真就是介白兄你了,我怕什么得罪人呢?
你也不用这激將法来激我,我这三直衙门一共也就这不足一千个人手,面对外朝的那些大臣,我又能如何,直接把人抓起来严刑逼供么?”
王小仙笑道:“我如何会不知你的难处,咱们大宋,本来就是稍微聪明一点的官员,就极难被抓住贪腐的把柄,更何况还有那合法之贪了,若是有些生意离开了京畿,乃至更远,那就更是查无可查了。”
说白了,三直成立的时间还是太短,整个衙门上下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人,可还是远远不够,可是再加,那就太不像话了,这么多的人怎么养呢?
最关键的是这里毕竟是京师重地,三直的位置又在皇城,这个规模,人数,还都是直接从禁军中挑选的兵卒,这就已经很敏感了,再加人根本不现实。
说是对標锦衣卫,可是明朝时锦衣卫在明初时也有五千人,明中期更是膨胀到了十五万人。
而且锦衣卫也不反贪啊。
人手首先就不够。
而且说难听点的实话,李宪的定位就是赵项的一条凶狠的恶犬,是要替赵项咬人的,可问题是赵项本人是远远没有朱元璋和朱棣那么狠的,李宪再怎么不怕得罪人,能做的事情也还是有限。
明朝的锦衣卫,尤其是朱元璋的时期真查贪官的时候,那都是先抓人后审判,甚至是先用刑后判案,放在大宋这种政治环境下,那又怎么可能呢。
宋朝对刑罚是极其慎重的,別说是审查官员了,就算是普通百姓犯了罪,都至少需要三个不相干的法官一块合审,而且规定是只要喊冤就得重审,哪怕是刑场上砍头之前,只要这犯人喊一句冤枉啊~,这头你就砍不了了,打回重审去吧。
而且古代么,所有的案子,最主要的拷问手段就是刑讯逼供。
偏偏又有规定说刑不上大夫。
不上刑,想在北宋这种政治环境下找贪腐案的证据並追回赃款,这效率自然就低,没办法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