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芒种开镰,汗滴入土换仓实(2/2)
王寡妇直起身,捶了捶腰:“再捡一会儿,多捡点是点。“许朗把牛车上的两捆麦子卸下来:“这两捆您先拉回去,別让孩子累著了。“王寡妇连忙摆手:“这可不行,你们辛辛苦苦割的......“
“拿著吧,“张奶奶不知什么时候也跟了上来,手里拄著根拐杖,“都是一个村的,客气啥?等打完麦子,让傻柱给您送两斗麦粒去。“王寡妇的眼泪掉了下来,攥著张奶奶的手说:“您真是好人......我都不知道该咋谢您......“
回到院里,大家都累得不想动,连吃饭的力气都没了。晓梅简单煮了点麦仁粥,就著醃萝卜,大家呼嚕呼嚕喝了好几碗。粥里的麦仁煮得糯糯的,带著股清甜,喝下去,肚子里暖暖的很舒服。
夜里,大家躺在院里的竹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天上的星星格外亮,像撒了把碎钻,月光照在麦囤身上,它蜷在许朗脚边,睡得正香。许朗望著天上的银河,忽然说:“明天开始打麦,用咱做的脱粒机试试。“
“能行吗?“傻柱迷迷糊糊地问,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建业翻了个身:“试试就知道了,总比用连枷打强。“苏晚已经睡著了,呼吸均匀,嘴角带著浅浅的笑意,像是梦见了满仓的麦子。
第二天一早,晒穀场就热闹起来。许朗和建业把脱粒机搬到场中间,傻柱则把割来的麦捆抱过去,码成整齐的垛。晓梅和苏晚在场上铺苇席,是用来接麦粒的,苇席的缝隙里还留著去年的麦糠,带著股陈麦的香味。
“开始吧!“许朗摇动摇柄,脱粒机发出嗡嗡的响声。傻柱抱起一捆麦子,塞进机器里,隨著摇柄转动,麦粒簌簌地掉下来,落在苇席上,发出沙沙的响。“成了!“大家都欢呼起来,傻柱笑得咧开了嘴:“真管用!比连枷快多了!“
张奶奶拄著拐杖来看热闹,看见麦粒源源不断地掉下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还是许朗有主意,这机器真能省不少力气。“她从怀里摸出个红布包,打开,里面是几枚铜钱,“掛在机器上,討个吉利,让麦粒多得装不下。“
许朗把铜钱系在脱粒机的木架上,红布在风里飘著,像一团跳动的火苗。大家分工合作,傻柱抱麦捆,许朗和建业摇机器,晓梅和苏晚则把苇席上的麦粒扫到一起,装进布袋里。念秋和月娥也不閒著,用小扫帚把散落的麦粒扫起来,一点都不浪费。
中午的太阳晒得场院发烫,麦粒在阳光下闪著金光,像铺了层碎金子。许朗解开蓝布衫的扣子,露出结实的胸膛,汗水顺著肌肉的线条往下流,滴在麦粒上,溅起小小的水。“歇会儿吧,“苏晚递过凉茶,“看你热的。“
许朗接过瓦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抹了把嘴说:“不歇,趁天好,多打些。“他看见王寡妇抱著麦捆来了,后面跟著小石头,正吃力地拖著一小捆麦子。“婶子,我来帮您!“傻柱跑过去,把麦捆抱起来就往机器里塞。
王寡妇站在一旁,看著麦粒掉下来,眼睛里闪著光:“这机器真是神了......“晓梅走过去,把她拉到树荫下:“婶子,您坐著歇会儿,我帮您打。“张奶奶也走过来,给她递了块窝窝:“吃点东西,別累著。“
打麦的声音传遍了全村,不少村民都来看热闹,看见脱粒机这么管用,都纷纷要借去用。“大家別急,“许朗笑著说,“等俺家打完了,就给大家送去,保证每家都能用得上。“村民们听了,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许朗是村里的福星。
傍晚时分,场上已经堆起了十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像一座座小山。建业解开一个布袋,抓出一把麦粒,放在嘴里嚼著,咔嚓咔嚓响。“新麦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他咂咂嘴说,“又香又脆。“
傻柱也抓了把麦粒,往天上一扬,麦粒在夕阳下划出金色的弧线,像下雨一样。“今年的麦子真饱满,“他笑著说,“磨出的麵粉准能蒸出白胖胖的馒头。“念秋和月娥在麦粒堆里打滚,身上沾满了麦糠,像两只小刺蝟,惹得大家都笑了。
往仓房搬麦粒时,大家都卯足了劲。傻柱一次能扛两袋,健步如飞;建业虽然力气没傻柱大,但走得稳,一袋麦粒稳稳噹噹;许朗则负责把麦粒倒进仓里,他站在仓口,往下倒麦粒时,金色的麦流像瀑布一样,发出哗哗的响。
张奶奶站在仓房门口,看著麦粒一点点堆满,眼里泛起了泪。“多少年了,没见过这么多粮食,“她喃喃自语,“你爷爷要是还在,该多高兴啊......“苏晚走过去,扶著她的胳膊:“张奶奶,以后每年都会有这么多粮食的。“
晚饭吃的是新麦做的麵条,晓梅擀的麵条又细又长,煮在锅里像银丝。配上用新摘的豆角做的卤,吃一口,满嘴都是麦香和豆香。大家都吃得很香,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念秋都吃了两大碗。
夜里,大家坐在院里乘凉,听著仓房里麦粒偶尔发出的声响,像在唱歌。许朗给孩子们讲芒种的故事,说芒种要送神,因为过了芒种,神就要离开了,得给她饯行。“那神会去哪里呢?“念秋托著下巴问,大眼睛里满是好奇。
“神会去天上,“许朗笑著说,“等明年春天,她还会回来的,带著满世界的香。“傻柱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粮仓,画得又大又圆。“我要画个最大的粮仓,“他说,“能装下全村的粮食,让大家再也不用挨饿。“
建业也跟著画,两个大男人蹲在月光下,画了一个又一个粮仓,像在地里种满了希望。晓梅和苏晚在灯下缝口袋,是用来装麦种的,得用最结实的布,缝得密密实实,不然会生虫。“留三石做种,“晓梅说,“剩下的都磨成麵粉,一部分留著自己吃,一部分拿去镇上换些布和油。“
张奶奶坐在一旁纳鞋底,鞋底上绣著麦穗的图案,一针一线都很认真。“这是给许朗做的,“她指著鞋底说,“打麦费鞋,得用厚布纳,耐磨。“许朗听见这话,心里暖暖的,说:“张奶奶,您別总为我们忙活,也歇歇。“
“我歇著啥呀,“张奶奶笑著说,“看著你们好好的,粮食满仓,我就高兴。“风拂过院角的玉米叶,发出沙沙的响,像是在应和她的话。远处的仓房里,麦粒安静地躺著,等待著被磨成麵粉,变成香喷喷的馒头和麵条,滋养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许朗就起来了。他走到仓房门口,推开房门,一股麦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他看著满仓的麦粒,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乎乎的。“今年的收成,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他喃喃自语,“明年,要让全村人都有这么多粮食。“
院外传来了傻柱的声音,他扛著脱粒机,正往王寡妇家走:“婶子,我来给您送机器了!“许朗笑著摇摇头,这傻柱,总是这么热心肠。他转身回屋,拿起镰刀——今天还要去割西边的麦子,活还多著呢。
太阳升起来了,照在晒穀场上,照在仓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