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研学实践趣意浓,乡土情怀心中生(2/2)
李叔先给大家介绍茶籽树:“茶籽树的寿命很长,能活几十年。每年秋天,茶籽成熟了,咱们就把茶籽摘下来,晒乾后榨成茶油。茶油不仅能炒菜,还有很多好处,对身体好。”
接著,他教大家如何除草和施肥:“除草的时候,要小心別伤到茶籽树的根;施肥的时候,要把肥料撒在树根周围,这样茶树才能更好地吸收。”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纷纷拿起锄头和篮子,开始行动。
有的学生负责除草,有的负责施肥,大家分工合作,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都很开心。“原来茶油是这样来的啊,”一个女生擦了擦汗,笑著说,“以前在城里买茶油,从来不知道要这么辛苦。”
李叔走过来,笑著说:“劳动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你们看,这些茶籽树都是咱们村的老人们种的,他们每天都来照顾茶树,才有了现在的茶油。以后你们吃茶油的时候,就能想到今天的劳动,想到清溪村的茶籽树。”
学生们点点头,更加认真地干著活。夕阳西下时,茶油基地的除草和施肥工作终於完成了。学生们看著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满是成就感。许朗笑著说:“大家都辛苦了!晚上,咱们去竹编坊,看看周师傅编竹编,再学编一个小竹筐。”
来到竹编坊,周师傅已经准备好了竹篾和工具。“欢迎孩子们!”周师傅笑著说,“今天我教大家编一个简单的小竹筐,虽然简单,但要编好也不容易,大家要认真学哦。”
他拿起竹篾,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首先,咱们用四根竹篾做底,再用竹篾在上面交叉编织,要注意力度,別把竹篾弄断了。”学生们围在周师傅身边,认真地看著,纷纷拿起竹篾开始尝试。
竹篾又细又软,刚开始,学生们总是编错,有的竹篾鬆了,有的竹篾断了。但大家没有放弃,纷纷向周师傅请教。周师傅耐心地指导著,手把手地教大家编织。
“別急,慢慢来,”周师傅一边帮一个女生调整竹篾,一边说,“竹编要的就是耐心,多编几次就能熟练了。”女生点点头,跟著周师傅的动作,慢慢编织著,渐渐地,小竹筐的雏形出来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大部分学生都编好了自己的小竹筐。虽然有的编得歪歪扭扭,有的大小不一,但每个学生都很开心。“我终於编好了!”一个男生举起自己的小竹筐,兴奋地说,“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自己编的,我要好好保存。”
周师傅看著大家的作品,笑著说:“大家都做得很好!竹编是咱们村的传统手艺,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的体验,以后也能喜欢上竹编,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晚上,大家围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举行了一场分享会。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研学手册,分享著今天的体验和收穫。“今天我学会了蓝染,知道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一个女生说,“我以后要多了解传统工艺,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我今天在茶油基地劳动,知道了劳动的辛苦,也知道了茶油的来之不易,”一个男生说,“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刘老师听著学生们的分享,笑著说:“今天大家都收穫满满,不仅体验了传统工艺,还感受了劳动的快乐。明天,咱们还要学做农家菜、探访老房子,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穫。”
分享会结束后,学生们回到民宿休息。许朗和苏晚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看著天上的星星,笑著说:“今天的研学活动很顺利,孩子们都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苏晚点点头:“是啊,看著他们认真的样子,我也很开心。研学营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乡村文化,还能让他们爱上乡村,这就是咱们做研学营的意义。”
许朗握住苏晚的手,心里满是期待:“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活动,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穫。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清溪村的研学营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孩子来到这里,感受乡村的美好。”
夜色渐浓,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蓝染坊里,学生们的手帕还掛在绳子上,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蓝光;竹编坊里,学生们编好的小竹筐整齐地摆放在桌上,透著浓浓的乡土气息;茶油基地里,茶籽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明天的活动做著准备。清溪村的夜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也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热爱乡土、传承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