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市集筹备多暖意,匠艺巧解定製难(2/2)
送走张总监,大家又投入到市集的筹备中。许朗带著几个年轻人去村口的空地搭展位——市集就设在荷塘边的空地上,要搭二十个竹编展位,每个展位都配一张竹编桌和两把竹椅。“展位之间要留一米宽的过道,方便游客走动。”许朗拿著捲尺,一边测量一边说,“舞台就搭在空地中间,周师傅、王婶、陈爷爷到时候在舞台上演示手作,让游客看得清楚。”
阿杰扛著竹条走过来,笑著说:“许哥,咱们的展位要不用蓝染布当帘子?风一吹,布帘晃起来,还能看到荷塘,多好看!”许朗点点头:“好主意!你跟王婶说,让她多染些蓝染布,不仅当展位帘子,还要掛在空地周围的竹竿上,营造点『荷韵满庭』的感觉。”
张婶的小吃区也在筹备——她要在市集上卖荷叶包饭、荷粥、荷,还要新增荷叶茶冻。“这茶冻得用新鲜荷叶煮水,加些藕粉,放凉了才q弹。”张婶一边给李嫂演示,一边说,“到时候在茶冻上放片嫩荷瓣,再撒点桂,又好看又好吃。”李嫂认真地记著,手里的勺子在锅里轻轻搅拌著:“张婶您放心,我肯定学好,到时候帮您招呼游客。”
下午的手作课上,孩子们来得格外早。小宇背著书包,手里还提著个竹筐:“周爷爷,我跟爸爸去后山砍了些细竹条,您看能不能编小竹鱼?”周师傅接过竹条,用手敲了敲,笑著说:“这竹条好,又韧又匀,刚好编小竹鱼给市集当赠品。”
孩子们围在竹编棚下,跟著周师傅学编小竹鱼。小宇学得最快,没一会儿就编好了一条,虽然鱼尾巴歪了点,但他还是举著给周师傅看:“周爷爷,我编好了!市集的时候,我能帮您给游客送小竹鱼吗?”周师傅点点头:“当然能!你编的小竹鱼,游客肯定喜欢。”
朵朵则跟著王婶学扎染小方巾。她把白布折成小荷的形状,用彩色皮筋扎紧,放进染料缸里:“王婶,我想染成渐变色,像荷塘的晚霞一样。”王婶笑著说:“好啊,你先染浅蓝,晾一会儿再染深蓝,就能出渐变效果了。”朵朵按照王婶说的做,等她把方巾捞出来晾乾,展开一看,浅蓝的瓣,深蓝的芯,真像晚霞里的荷,她开心得蹦了起来:“我要把这个方巾送给张总监,谢谢他来咱们村!”
陈爷爷的木艺区里,孩子们都在刻小木牌。一个叫小浩的男孩,想刻一块“荷塘”木牌,却不知道怎么刻荷叶的纹路。陈爷爷蹲在他身边,拿著刻刀示范:“你看,荷叶的纹路是从中心往外散的,刻的时候要轻,一条一条慢慢来。”小浩跟著陈爷爷的样子刻,虽然刻得歪歪扭扭,但眼里满是专註:“陈爷爷,市集的时候,我能在您的展位帮忙吗?我想教其他小朋友刻木牌。”陈爷爷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咱们的老手艺,就要靠你们年轻人传下去。”
傍晚的时候,许朗接到了省美术馆的电话——刘策展人说,要带几个艺术家来市集,想跟清溪村的手作艺人合作,开发新的手作產品。“刘策展人说,艺术家们想把荷塘的景色画在蓝染布上,再跟竹编、木艺结合,做些高端的手作摆件。”许朗掛了电话,兴奋地跟大家说,“这对咱们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机会!能让清溪村的手作,更有艺术价值。”
周师傅放下手里的竹条:“好啊!我可以编些竹编框,让艺术家们在里面画荷塘;王婶的蓝染布,能当画布;陈爷爷的木艺,能做摆件的底座,咱们一起合作,肯定能做出好东西。”王婶和陈爷爷也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夜幕降临,荷塘里的荷灯次第亮起,像撒了满池的星星。体验馆的灯光也亮著,大家聚在竹编棚下,聊著市集的筹备,聊著跟艺术家的合作,每个人的脸上都带著笑容。周师傅拿出刚编好的小竹鱼,分给孩子们:“这是给你们的,市集的时候,咱们一起给游客送惊喜。”
朵朵拿著小竹鱼,举著自己扎染的方巾,笑著说:“我要把方巾掛在市集的展位上,让大家都看看我做的手作!”小宇也说:“我要帮周爷爷编更多的小竹鱼,让每个来市集的游客都能拿到。”
许朗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手作市集不仅是展示清溪村手作的机会,更是传承老手艺、连接更多人的桥樑。那些竹编的纹路、蓝染的色彩、木艺的温度,还有孩子们的笑声、村民们的团结,都会在市集上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月光洒在荷塘上,荷叶轻轻摇曳,送来满庭荷香。大家坐在竹编椅上,喝著荷叶茶,吃著荷,聊著未来的计划——周师傅想教更多年轻人编“四季荷”,王婶想染更多有荷塘图案的蓝染布,陈爷爷想雕一套“荷塘十二景”的木艺摆件,许朗和苏晚则想把清溪村的手作推向更远的地方。
这一夜,清溪村的灯亮到很晚。荷塘边的荷灯,体验馆的灯光,还有村民们家里的灯火,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海,像在为即將到来的手作市集,提前点亮了希望。而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场市集,不仅是一场手作的盛宴,更是清溪村手作故事的新起点——荷香满庭,匠心不灭,未来还有无数的温暖与惊喜,在等著他们去书写。